[发明专利]具有反向立柱的液压支架无效
申请号: | 94116886.7 | 申请日: | 1994-10-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43584C | 公开(公告)日: | 1999-06-09 |
发明(设计)人: | 李利华;于春旭 | 申请(专利权)人: | 李利华;于春旭 |
主分类号: | E21D23/00 | 分类号: | E21D23/00 |
代理公司: | 煤炭工业专利事务中心 | 代理人: | 金云 |
地址: | 155103 *** | 国省代码: | 黑龙江;2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具有 反向 立柱 液压 支架 | ||
本发明涉及煤矿综合机械化采场支护,特别是涉及煤矿井下软底煤层开采支护的液压支架。
目前国内外综采软底支架,经检索,有一种具有反向立柱的垛式液压支架,其反向立柱的活塞杆被铰接到垫块上,垫块设置在底座的通孔内,反向立柱的外缸下端与底座铰接,反向立柱可绕铰接点在支架前后方向上转动。由于反向立柱不能在支架左右方向上转动,若反向立柱的支撑用于支架工作状态,当底板不平时,在支架左右方向上,反向立柱与底座相垂直,而正向立柱与底座不相垂直,使正向立柱和反向立柱对底座的作用力不相平衡,导致支架不能处于平衡状态,无法工作,且存在移溜时易推翻溜子,支架向采空区滑移等问题。所以这种结构,其反向立柱是在支架非工作状态时工作,即移架时底座陷入软底或遇到障碍物时工作,最多适用于软底厚度在0.5米以下的软底煤层的开采支护,因此,这种结构的支架不适用于软底厚度较大的煤层开采支护。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设计一种具有反向立柱的液压支架,使支架底座不被压入底板,从而增大液压支架适用的软底厚度,扩大软底液压支架的使用范围。
本发明更进一步的目的在于反向立柱也能在移架后收回,使移架容易并保持架内清洁。
本发明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具有反向立柱的液压支架,它包括正向立柱、反向立柱、底座、顶梁、前梁、推移千斤顶、前梁千斤顶、液压胶管及控制阀组,底座上有与反向立柱伸缩方向相对应的、直径大于反向立柱活柱直径的通孔。其特点是所述的反向立柱连接在承受顶底板压力的构件上;反向立柱的无活塞杆腔通过液压胶管及转阀与主进油管路相通,并与正向立柱的无活塞杆腔相通,反向立柱的活塞杆腔通过液压胶管及转阀与主回油管路相通,并与正向立柱的活塞杆腔相通,在反向立柱的无活塞杆腔与主进油管路之间、正向立柱的无活塞杆腔与主进油管路之间,反向立柱的活塞杆腔与主回油管路之间,正向立柱的活塞杆腔与主回油管路之间分别串接有油路开关。
由于本发明的反向立柱连接在承受顶底板压力的构件上,在升柱过程中,当支架顶梁接触顶板时,反向立柱开始通过底座上的通孔向顶板支撑,以减小支架底座对底板的压力,保证支架底座不陷入底板,同时也能保证支架具有较稳定的工作阻力。由于本发明的反向立柱的无活塞杆腔与主进油管路相通并与正向立柱的无活塞杆腔相通,使正向立柱与反向立柱有共同的工作阻力,当顶板下沉对,反向立柱随之而插入底板采保证支架底座的相对静止。移架前,将反向立柱收回,即能移架。
本发明反向立柱的连接,可设计为反向立柱油缸与正向立柱油缸固接、反向立柱油缸封闭端端面与顶梁铰接、反向立柱油缸与底座相连接等几种连接方式。其中反向立柱与底座的连接还可设计成导轨式连接,其特点是:底座上通孔的横截面为与推移千斤顶伸缩方向相平行的键槽形,其键槽形长度为0.8-1.2米。在键槽形长度方向的两侧有与其相对应且平行的两个导轨,每个导轨有上下两个相互平行的矩形平面,两个导轨的上平面等高,两个导轨的两端均固接在与其相垂直的两个端面上,两个端面固接在底座上,反向立柱油缸开口端外柱面上有凸起的矩形,该矩形上端外柱面上套有一个圆筒形的柱套,柱套的外柱面上套有一个方形滑块,该滑块与柱套焊接为一体,滑块的上下平面与导轨的上下平面相平行,滑块的两个时称的侧面上分别有相互对称平行且与导轨上下平面相平行的凸起的矩形,该凸起的矩形分别置于导轨的上下两平行平面之间;反向立柱前后成对配置,且前后两个反向立柱与推移千斤顶伸缩方向相平行,在前后两个反向立柱之间有一个推柱千斤顶,其活塞杆端与前面的反向立柱油缸上的柱套外柱面上的滑块固接,其油缸的封闭端与后面的底座上的导轨的端面相固接,在前后两个反向立柱油缸的外柱面上固接有两个上下平行的拉杆;推柱千斤顶的无活塞杆腔通过液压胶管及转阀与主进油管路相通,并与推移千斤顶的无活塞杆腔相通,其活塞杆腔与通过液压胶管及转阀与主回油管路相通,并与推移千斤顶的活塞杆腔相通,在推移千斤顶的无活塞杆腔与主进油管路之间串接有一个油路开关。这种结构形式可实现反向立柱在移架后收回,从而达到了保持支架承载状态下的稳定性,更好地维护顶板,减小移架阻力,移架容易、保持架内清洁的目的。
本发明的主要特点:
1、本发明由于将反向立柱连接在承受顶底板压力的构件上,使反向立柱在支架工作状态穿过底座上的通孔直接插入底板,从而克服了当软底厚度达到0.5米以上时造成支架底座被压入底板、支架无法前移和不易拆除的缺点,使支架适用软底的厚度可达到2米。同时还克服了现有支架底座前高后低,受力不均,移溜时易翻溜子,支架向采空区滑移等问题,使支架承载状态稳定,维护顶板效果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李利华;于春旭,未经李利华;于春旭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4116886.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