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电饭煲无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94117216.3 申请日: 1994-11-19
公开(公告)号: CN1054491C 公开(公告)日: 2000-07-12
发明(设计)人: 高木章次;松尾胜春 申请(专利权)人: 东芝株式会社
主分类号: H05B6/12 分类号: H05B6/12;A47J27/00
代理公司: 上海专利商标事务所 代理人: 王树俦
地址: 日本神*** 国省代码: 暂无信息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电饭煲
【说明书】:

本发明涉及用感应加热线圈产生感应电流,对具有由磁性材料构成的感应发热部的锅加热烹调的电饭煲。

用于此种电饭煲的锅,例如如后述图10所示,是通过对导热特性好的铝及作为磁性金属材料的不锈钢在平板状态下辊轧而成的金属包层材料进行拉深加工,在其外侧配置不锈钢的圆筒容器状构造。据此,锅1成为外面由感应发热部2复盖,内面由导热部3复盖的状态。该技术已在日本专利特开平1-218414号公报上揭示。

而且,在锅1的底部中央及外围分别设置2个感应加热线圈4和5,通过向感应加热线圈4,5通高频电流,在使锅1的感应发热部2产生感应电流,且因电阻而发热的同时,通过导热部4,把热量传至整个锅1,对锅1内部进行加热。

因此成为用来自感应发热部2、传导至导热部3的热量对容纳于锅1的水和米的全部进行加热烹调。并且,当用未图示的传感器等测知加热烹调中的锅1内的水分蒸发时,减少感应加热线圈4、5的通电量,在不使锅1内部的饭烧焦状态下,通电使保持近100℃的高温。而且在煮饭后的保温状态下,不仅通过感应线圈45,而且还通过设在锅1的盖上的加热器及设在锅的筒体部近旁的筒体加热器(两者均未图示)进行加热。这时通电例如保持约70℃左右。

因此在如上所述的传统结构中,存在如下的缺点。即,首先由于作为感应发热部2的磁性不锈钢的导热率约为0.062(cal/cm·sec·℃),而作为导热部3的铝的导热率约为0.53(cal/cm·sec·℃),因此感应发热部2与导热部3相比,其导热率的比率为1/8.5左右,这几乎很难进行热的传递。而且由于磁性不锈钢的单位体积的热容量约为0.85(cal/℃·cm3),当使其与铝的单位体积热容量约为0.59(cal/℃·cm3)相比,其热效率变差。

因此,根据此类材料的特性,磁生不锈钢制的感应发热部2部分的热损失仅相当于自身热容量部分。然而由于用金属包层材料来构成锅1,因此不得不构成将整个锅1由磁性不锈钢包裹的结构,其结果存在整体热效率降低的缺点。

另一方面,为了提高导热性,而将铝板部分的厚度增厚,且对应此增厚部分进而使热容量增加,使整体的热效率变差,同时也增加了锅1的重量,产生使用不便的缺点。

本发明正是鉴于上述传统技术中存在问题,目的在于提供能达到锅的感应电流的发热效率及整体导热效率高,因而加热烹调的热效率也高,且能达到轻量化的电饭煲。

为达到上述目的的本发明电饭煲,具备在由良导热体金属材料组成的容器状的导热部的外周面上设置有由磁性金属材料组成的感应发热部的锅,以及在与此锅的底面外围部分对应的位置上与此锅隔开规定间隙配置的感应加热线圈,上述感应发热部具有与上述感应加热线圈整体外形对应的形状,且通过对上述良导热体材料在熔融状态下成型、形成上述导热部。

此外,可以在锅的发热部和导热部之间具有低融点合金层。

进而,可在感应发热部和导热部之间具有复合金属层,通过在对上述导热部成形时,使熔融状态的良导热体流入在上述感应发热部的内侧上一体形成、作为磁性金属材料层具有微细凹凸的凹部内形成上述复合金属层。

此外,把感应发热部的磁性金属材料层通过对磁性金属材料微粒子在涂敷状态进行烧结构成金属烧结层。

此外,适于将锅的发热部配置成至少高出感应加热线圈的(侧视图上)上端部,且高出部分比其与感应加热线圈之间的间隔大。

当向给感应加热线圈供给高频电流,使据此产生的磁通经过与锅之间的间隙,通过锅的感应发热部,使由磁通变化产生的感应电流流动,因其时的电阻损失而发热。当在感应发热部产生的热传递到导热率大的导热部,使热量通过其内部而包围整个锅,能对锅内的被加热物均匀加热。

在此场合,为了在对应于感应加热线圈的部分设置为发热必须的感应发热部,由于应用对熔融的良导热体材料成形的熔融金属锻造技术等来形成设在相对感应发热部内侧的导热部,这样,例如就可在无需产生感应发热的锅的侧壁部上方部分不设置感应发热部,而且由于构成使导热部具有根据导热条件的厚度分布,使之具有良好的导热特性,因此就能象上述那样将热量均匀地传递到整个锅。

当构成在感应发热部与导热部之间夹入低融点合金层,由于例如即使在形成导热部时,因冷却时的温度差,在与感应发热部之间容易产生间隙的状态,由于通过将低融点合金层夹入在两者之间,而能很好地保持两者间的密切结合,因此能使感应发热部产生的热高效地传递到导热部。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芝株式会社,未经东芝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4117216.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