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管道外防腐技术无效
申请号: | 94117226.0 | 申请日: | 1994-10-14 |
公开(公告)号: | CN1048796C | 公开(公告)日: | 2000-01-26 |
发明(设计)人: | 周立超;廉庆存;孙献宏;于凤娥 | 申请(专利权)人: | 周立超;廉庆存;孙献宏;于凤娥 |
主分类号: | F16L58/10 | 分类号: | F16L58/1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57098***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管道 防腐 技术 | ||
本发明是一种开发利用塑料的记忆功能进行管道外防腐的技术方法。
目前,石油企业对于集输管线、站上管线和注水管线的内、外表面腐蚀问题反映强烈,由于管线被腐蚀而造成的跑油、漏水现象天天发生,有时甚至造成大片农田被污染,使国家和企业蒙受了巨大损失。胜利油田的杜店从25站至滨6站4.5公里油管线,1991年7月至12月仅五个月的时间即发生穿孔,污染了农田,共赔款67万多元,这还不包括报废原管线、铺设新管线的费用。据了解,油田中此类问题甚多。特别是胜利、大庆和中原的某些油田管线内、外腐蚀都相当严重,国内由于腐蚀造成的损失每年超过3亿元,耗资巨大。最近管道内防腐问题已得到了较好的解决(详见实用新型专利92204613.1及93210938.1),但外防腐问题一直未能得较经济、有效的解决方法。
几十年来,管道外防腐一般采用涂敷沥青加缠玻璃丝布的防腐技术,这种技术首先把管道除锈,之后把熬成糊状的沥清和玻璃丝布依次涂缠在需防腐的管道上,需涂四层沥溥,加绕三层玻璃丝布,这种技术的优点是有较广泛的材料来源,能起到一定的防腐效果。缺点是防腐时污染严重,以致于多数工人不愿意从事这种工作,其次防腐效果不理想,特别是茅草丛生的水洼地段效果很差,茅草能穿透沥清防腐层,使盐碱水直接腐蚀管道外表面,以致于油田内部的管线经常穿孔,造成大片良田受到污染,针对以上情况,胜利石油管理局油建—公司经过科研攻关,发明了管道外热注塑的防腐技术。这种防腐技术首先把管线除锈(除干净才行)之后,在管线外部注一层高分材料,即相当于外层紧包一层高分子塑料。这种防腐技术是目前国内外防腐效果最好的一种。国内一些恶劣环境下的管道外防腐,一般采用了这种技术。但是这种技术存在许多缺点,其一防腐设备昂贵;其二防腐工序复杂;其三管道焊缝防腐在现场难以施工;其四费用很高,如直径3英寸管子每米外防腐费用30~40元,一般用户难以承受,以致于这种防腐管线在石油系统管道防腐中仅占10~15%。
鉴于此,发明人经过反复试验,研制出了利用塑料的记忆功能进行管道外防腐的新技术方法,从而为管道和柱型制品的外防腐提供了一种经济有效的外防腐技术。下面参照附图进行详述。
附图1是管道外防腐技术的工艺流程图。
参照附图1,管道外防腐技术的工艺方法主要是:选择塑料管材(1)、加热扩孔(2)、冷却定型(3)、套入金属管(或柱型制品)(4)、加热紧固(5)等;对管道焊缝接头防腐处理的工艺方法是:截取适当长度冷却定型后的热收缩塑料管接头(6),套入外防腐预制管后移位并焊接金属管(7),再将管接头移正安装(8),最后将管接头加热紧固(9)。
参照附图1,实现本发明的工艺过程是:
1.根据管道(或柱型物)的外径和使用环境选择一定壁厚和材质的塑料管(1);
2.对该塑料管进行加热扩孔(2),之后冷却定型(3),这就制成了热收缩塑料管;
3.截取略短于预制管道(或柱型物)热收缩塑料管并套入管道(或柱型物)(4);之后,对热收缩塑料管进行加热,使其收缩紧箍在钢管道(或柱型物)(5)上,这样就制成了一根外防腐的钢管道(或柱型物);
4.把经防腐处理后的管道(或柱型物)运至施工现象,再截取3~5倍于管道外径长度的热收缩塑料管接头(6),套入外防腐预制管后移位并焊接金属管道(7),将热收缩塑料管接头移正接装(8),对热收缩塑料管接头进行加热,使其收缩紧箍在管道接头处,并使热塑管接头与两边的防腐层重迭1~2倍管道直径的长度(9),从而保证良好的密封,起到防腐作用,该防腐工艺加热温度在100℃左右,现场施工方便,设备简单。
本发明利用塑料的形状记忆功能进行管道外防腐,采用中温加热扩孔和中温加热紧圆,操作温度较低,控制方便,无污染,且塑料管具有单向记忆特点,防腐质量可靠,施工速度快,耐冲击,耐腐蚀,不用除锈,成本低(仅为热注塑外防腐成本的五分之一左右),寿命与热注塑外防腐等同,而且可根据管道所处的环境选择外防所用塑料管的材质,管道焊缝接头的防腐处理施工方便,防腐效果与预制管的防腐效果等同,在管道工程施工中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周立超;廉庆存;孙献宏;于凤娥,未经周立超;廉庆存;孙献宏;于凤娥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4117226.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溢洪道低堰进口翼墙
- 下一篇:一种植物秸秆育苗容器的制造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