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阀门的杆机构无效
申请号: | 94117300.3 | 申请日: | 1994-10-18 |
公开(公告)号: | CN1057823C | 公开(公告)日: | 2000-10-25 |
发明(设计)人: | 清水正则;水谷圭一 | 申请(专利权)人: | 林内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F16K31/44 | 分类号: | F16K31/44;F24C3/12;F23K5/00 |
代理公司: | 中国专利代理(香港)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肖春京 |
地址: | 日本名***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阀门 机构 | ||
本发明涉及一种阀门的杆机构,它用在燃气器具等的阀门上。
在器具,例如燃气炉等燃气阀门的阀本体中安装着主阀、导阀、安全阀等。这些阀都是用与旋钮相连结的轴而使阀体和作为开阀机构的杆等动作的,其中的旋钮设置在燃气器具的前面,作为操作机构。
由杆形成上述安全阀的开阀机构的结构中,为了吸收零部件的组装误差使安全阀确实可靠地打开,做成在杆上具有使其有轴向间隙的弹性支撑部分的杆机构。通常把螺旋弹簧用作这种弹性支撑部分,而且都把装在杆上的E型环和垫圈的组合用作螺旋弹簧两端的保持机构,由于另外需要E型环和垫圈这样多余部件,因此造成零件数增多和装配工序增加。
CN 2116154U中曾提到一种打火机组件的改良结构,但它着眼于解决瓦斯漏气问题,需要环圈等较多部件,还有加工复杂的缺陷,造成零部件数增多和装配工序增加。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减少零部件数和装配工序的阀门的杆机构。
本发明是一种阀门的杆机构,安装在阀本体内,设置成与装在器具的操作部分的轴相结合且沿轴向作往复移动,具有由轴驱动的筒体、与筒体沿轴向保持间隙并同轴连结的杆、装在杆与筒体之间的弹簧,其特征在于,上述的杆包括棒状的本体、与这本体形成一体的前端凸缘、与这本体形成一体的中间凸缘,上述的筒体在后端部设有端壁,而且有从外周到这端壁的中心的切口,包括上述的前端凸缘的上述本体的前端部被插入在这切口里,上述前端凸缘与上述端壁结合,上述的弹簧被装在上述的中间凸缘和端壁之间。
本发明用三个部件就能构成杆机构,而且通过将装在凸缘之间的螺旋弹簧压缩的同时把前端凸缘嵌装在上述的切口就能完成杆机构的组装,因此能减少零部件数和装配的工序。
图1(A)、(B)分别是杆机构的立体图和筒体的断面图,
图2是燃气炉的燃气阀门组件的断面图,
图3是表示阀门的组装图。
下面,参照着附图来说明本发明的实施例。
图1表示本发明的杆机构100,表示它包括杆1、筒体2和弹簧3。杆1和筒体2的连结在轴向保持着间隙而且同轴,由弹簧3把它们向分离的方向弹开。
杆1包括有金属制成的棒状本体10和在这本体10的前端(图示的左端)与之一体成形的前端凸缘11。在本体10中间部分的靠前一点位置上,成一体地设置着中间凸缘12,在中间部分的正中形成小直径部分13。
筒体2是树脂制成的,后端部有端壁21,而且有从外周缘到这端壁21的中心的切口22,前端部有与轴垂直的销孔23,连结销24插在这孔里。切口22的前部(筒壁部分)25做成容许杆1的前端凸缘11插通的较宽的幅度,切口22的后部(端壁21部分)26形成容许本体10嵌入的较窄的幅度。如图1(B)所示,在端壁21的内侧中心部围绕着后部26形成凹坑21a。
杆1的前端凸缘11被插入到上述切口22中之后与上述的端壁21的内壁结合,使上述的弹簧3压缩后装在上述的中间凸缘12和端壁21的外表面之间,从而使杆1相对于筒体2趋向于图示的右方。这时,前端凸缘11嵌入在凹坑21a里,向外周侧一侧的移动受阻,能防止杆1从筒体2里拔出。
图2是表示装着杆机构100的燃气炉的燃气阀门组件200。图3是表示阀门的组装图。燃气阀门组件200具有阀本体4。在这阀本体4内设置着主阀5、导阀6和安全阀7。在阀本体4上形成通孔41,构成主阀5的阀体的圆锥筒状的封闭件50能自由回转地嵌入在这通孔41的中间部分。
在封闭件50的侧面上同时设置构成燃气流出通路的横孔51、52,在封闭件的前端形成相对着的两个结合切口53、53。
包含上述封闭件50内部的上述阀本体4的中间部分形成燃气流路1A,在燃气流路1A上形成从图示的下方通过阀本体4流到前端侧(上游一侧)的燃气流入通路1B,在燃气流路的中间部位,同时设置着与上述封闭件50的横孔51、52相对应地设置在阀本体4上的主燃烧器燃气流出通路1C和辅助燃烧器用的燃气流出通路1D。
在阀本体4的前部安装着用以操作主阀5、导阀6和安全阀7的开与关的轴8。轴8的顶端插入在阀本体4的通孔41的前部里,在前端安装着手动操作用的旋钮(图中未表示)。在阀本体4的后端部安装着上述的安全阀7。在上述的轴8和封闭件50及杆机构100之间安装着凸轮机构9。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林内株式会社,未经林内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4117300.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