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带有锭脚绕纱冠帽的纺纱机无效
申请号: | 94118102.2 | 申请日: | 1994-11-10 |
公开(公告)号: | CN1038523C | 公开(公告)日: | 1998-05-27 |
发明(设计)人: | F·捷克;J·费勒 | 申请(专利权)人: | 里特机械公司 |
主分类号: | D01H7/04 | 分类号: | D01H7/04;D01H1/04 |
代理公司: | 中国专利代理(香港)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崔幼平 |
地址: | 瑞士温***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带有 锭脚绕纱冠帽 纺纱机 | ||
本发明涉及一种带有这样一个锭子的纺纱机,该锭子在其锭盘上装有一个锭脚绕纱冠帽且具有至少一个抓纱环。
环锭纺纱机通常在锭子上的纱卷装下面设有一个锭脚绕纱冠帽,该冠帽使一段由位于锭脚绕纱冠帽下方的导纱器导向的纱卷绕到慢速转动的锭子的锭盘上去。在满的纱管落纱之前,这一卷绕是必需的,以便使带有纱卷装的纱管拔去时纱仍然与锭子相连,这样在插上新纱管之后纱能绕在其上。一个带有两个上下重叠放置的抓纱环的呈齿环状的锭脚绕纱冠帽,例如从德国实用新型专利说明书DE-GM-7241485可知,用一个去除装置来去除卷绕在抓纱环下面的纱,这就可能会发生纱向上卷绕并达到插到锭子上的纱管的下面边缘的区域。残余纱也可能到达纱管与锭脚绕纱冠帽之间的缝隙中,并在下次落纱操作之后,使纱管只有用相当大的力才能插到锭子上去。这也可能会导致在下一次落纱操作时使受到影响的纱管不能拔下。其结果会对纺纱操作造成相当大的干扰。
本发明的任务是开发一种用于纺纱机的锭脚绕纱冠帽,使用该冠帽可使锭子在锭脚绕纱冠帽的上面不可能积聚有残余纱。
本发明的这一任务是通过下述结构来实现的,在一个抓纱环的上面配装有一个表面没有径向凹槽的排除环;抓纱环设有径向凹槽;抓纱环是一个齿环;排除环具有与锭子的轴线同轴的一个截锥表面形状,它的大直径端面朝向锭子的上部;排除环的上边缘处于在一个纱管插入的情况下高于纱管的底边的位置;
排除轨与抓纱环和排除环的外部形状轮廓相适配;排除轨具有与排除环同高度位置和在抓纱环下方处的一位置的粗糙表面;紧靠抓纱环的边缘上的纱沿锭子转动方向被携带走,而排除环的形状则是做成使紧靠其周缘的上边缘的纱能沿环的表面滑行而不会形成闭塞或危害。
下面,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的其他目的、结构、方法和特点作详细的说明。其中:
图1为两个不同技术的结构的局部截面,一个是按现有技术的一种装置的实施例,其处在通过锭子垂直中心截面的左面,而另一个是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其处是在相应的右手侧;
图2为按照本发明的锭脚绕纱冠帽一个详图;和
图3为一个特别适用的两种不同的方案的排除轨的结构形式。
如图所示,在锭子10上形成有一个纱卷装16,锭子10载有一个由一个皮带26按箭头沿圆周方向驱动的纱管12,纱14由在一个纺纱钢领18上的一个钢丝圈22绕锭子10进行导向。在一个环形架20上并排装有若干个钢领18,该环形架沿锭子10的轴线方向是可以移动的。当纱管12上已形成一个完整的纱卷装16时,环形架20与钢丝圈22和包含在其内的纱14就一直往下运动,这样,钢丝圈22和锭子10中间的纱14就堆积到锭脚绕纱冠帽30或36的圆周表面上,并有若干个纱圈17被抓纱环32随着锭子10的慢速转动卷绕到锭子10的锭盘24上。在这一操作之后,纱管12和绕上的纱卷装16就能从锭子10上拔下,由于纱管12拔去后残余纱圈17留在锭盘上,因此使纱段14仍穿留在钢丝圈22中。纱一般在纱管12拔去时断裂在锭脚绕纱冠帽30或36的高度上。在新纱管12上形成一个新纱卷装16时,排除轨40就接近于残余纱圈17,以将纱圈在锭子11转动时从锭盘24上除掉。在排除轨40上的摩擦面42促进残余纱圈17的脱开。在排除轨40已经啮合并且至少部分置于纱管12的下边缘13处时,使带有按照现有技术的锭脚绕纱冠帽30的纺纱机中的纱圈向上移动。由此对后面的落纱带来很大的干扰,如果纱管12和锭子11的上部之间有剩余纱,其结果就使纱管拔取和插入的力超过容许的限度。
根据本发明,在锭脚绕纱冠帽36上设有一个排除环34以提供相应的帮助。在残余纱到达排除环34的范围内时纱圈17的剩余纱就被向外挤压,由此使它们能无损害地掉落或被纺纱机的抽吸装置吸走。当排除环34与锭脚绕纱冠帽30,36装设在一起时最好是选用一个带有凹槽38的齿环,排除环34具有一个光滑的表面没有抓纱14的装置。为了使排除环34下面的纱肯定被抓纱环32抓住,更为合适的是,将两个齿环32如锭脚绕纱冠帽30所示那样上下重叠。排除环也可以做成如图1的元件所示的锥形,而且还可用一个呈圆柱体的罐状外形的元件将剩余纱与纱管12的下边缘13分离开。用按照本发明的一个结构,就不可能出现由于剩余纱而造成的落纱干扰。
排除轨40可以做成特别适配于抓纱环32及排除环34的外部形状轮廓,如图3所示。排除轨有两种变型40a和40b,排除轨40a有一个上摩擦面42a和一个下摩擦面43a,它们分别处在排除环34或抓纱环32下面的高度处;排除轨40b具有摩擦面42b或43b,它们与排除轨40的变型40a是相类似的设置。摩擦面包括有由金刚砂涂层或是具有例如锯齿状结构构成的排除轨的粗糙表面。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里特机械公司,未经里特机械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4118102.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