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合金球铁连轧组合辊无效
申请号: | 94118256.8 | 申请日: | 1994-11-17 |
公开(公告)号: | CN1050074C | 公开(公告)日: | 2000-03-08 |
发明(设计)人: | 胡连君;程燮忠;秦长灯;付明喜;林雄军;石象云 | 申请(专利权)人: | 宝山钢铁(集团)公司 |
主分类号: | B21B27/03 | 分类号: | B21B27/03 |
代理公司: | 冶金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张小娟,阎效泗 |
地址: | 201900***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合金 球铁连轧 组合 | ||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生产热轧钢管的连轧管机用的合金球铁组合辊,可应用于第1~6架连轧管机上。
目前,连轧管机用的轧辊均为整体浇注的合金球铁整体辊,其组织为上贝氏体或索氏体基体上分布一定数量的碳化物,以此获得所需的硬度与耐磨性。整体辊由于浇注后冷却缓慢,其组织中石墨和碳化物的形态很不好,碳化物多呈网状、鱼骨状、链状、条状、块状分布,由于碳化物强度极低且硬而脆,使用中稍一受力很容易碎裂成裂纹并沿其分布迅速扩展,碳化物既是裂纹源也是其容易扩展的途径。而且组织中石墨和碳化物的形态愈往内部愈差,这不仅严重削弱了金属基体的强度,特别是疲劳强度、塑性和韧性,也造成了由表及里的硬度降,造成所车出的半圆孔型槽底硬度较低,随着重车次数的增加愈来愈低,因而降低了每次重车的使用寿命,增加了换机架次数,造成了连轧条件的不稳且难以调整控制,导致了产量、质量成材率的降低和辊耗增大。为确保证轧出钢管的表面质量,又必须采用铸铁辊而不能使用钢辊,而轧辊辊径与轴径的比值又较小,还要在辊身中部车出半圆形深孔型,并留有较宽的(15~20%D)使用范围,如使用组合辊则辊套较薄,而现有技术中难以找到能耐高交变载荷周期性冲击作用的能作连轧辊的薄壁辊套材料的合金球铁,因此至今仍在使用合金球铁整体辊。
本发明的目的是得到一种合金球铁连轧组合辊,其使用寿命较高,可满足对连轧管机较高强度、疲劳强度和耐磨性等的使用要求。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是这样实现的:该合金球铁连轧组合辊由辊套和锻钢的辊轴组装而成,辊套为下贝氏体合金球铁,辊套外侧有半圆形深孔型,浇注时在辊套的孔型周围围有冷却铁块以加快冷速。
辊套的合金成份(wt%)为:C 3.0~3.5,Si 1.9~2.4,Mn≤0.5,P<0.07,S<0.03,Ni 3.0~3.5,Mo 0.2~0.4,Cu 0.5~0.8,Re≤0.02,Mg≤0.04,其余为Fe,同时Mo∶Cu=1∶2。
冷却铁块内侧有一凸出的半圆形与孔型配合。
浇注时辊套的端部有冷却铁块。
辊套和辊轴的装配方法是用厌氧胶过盈加热装配而成。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进一步详述。
图1为该连轧组合辊结构示意图。1为辊轴,2为辊套。
图2为辊套浇注时冷却铁块位置示意图。3为浇道,4为冷却铁块,5为冒口,6为泥芯。
本发明辊套为下贝氏体合金球铁,为获得所需的细针状下贝氏体同时不使碳化物析出,本发明在合金成份和浇注工艺上均进行了改进。
1.合金成份:
本发明的下贝氏体合金球铁辊套的各合金元素的作用为:
C:是稳定奥氏体促进石墨元素,碳当量高可提高球铁的石墨化程度,但过高会产生石墨漂浮。
Si:是石墨化元素,可细化石墨球,促进贝氏体转变使形成针状下贝氏体,其最大优点是在贝氏体转变中抑制碳化物析出。
Mo:加入少量(0.2Mo%)促使等温转变时生成贝氏体,同时可提高淬透性,细化石墨球,提高疲劳强度。
Cu:当与Mo以1∶2合用可收良好效果,明显提高疲劳强度。
Ni:提高淬透性,提高贝氏体球铁的塑性和韧性,因为它在等温转变时能抑制贝氏体中碳化物的形成。
选用Ni、Mo、Cu做合金化元素,且Mo∶Cu=1∶2比例加入,可提高疲劳强度、塑性和韧性。
为保证达到预期的性能,还需严格控制三种有害元素:Mn≤0.5,P<0.07,S<0.03,且越低越好,这是为了防止能成为裂纹源及传播通道的碳化物与磷共晶,并控制其产生,以防止裂纹产生及其扩展,在备料时应尽量降低Mn、P、S含量,越低越好。
2.浇注工艺
由于辊套的制造工艺为:
铸造辊套坯→粗车加工→热处理(等温淬火及低温回火)→精车
因此在浇注辊套时就应注意控制浇注工艺。对于这种大截面的铸件,由于浇注时其冷却速度很慢,会导致石墨形状很不好,因此在浇注时在辊套孔型外围一圈冷却铁块,而冷却铁块内侧有一凸出的半圆形与孔型配合,这样可提高冷却速度,以便获得石墨球细小圆整,共晶团细而均匀,铁素体数量较多,没有游离渗碳体的原始铸态组织,这样的铸态组织经等温淬火后可得到细小短针状下贝氏体,其韧性和疲劳强度较高,得到铸态组织的球化级别为1~2级,大小级别为2~3级。
辊套的热处理制度为:等温淬火和低温回火,即: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宝山钢铁(集团)公司,未经宝山钢铁(集团)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4118256.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避免逆变器上下功率管瞬间短路的电路
- 下一篇:仿生扩宫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