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立式电收尘防结露放电原理与装置无效
申请号: | 94119232.6 | 申请日: | 1994-12-22 |
公开(公告)号: | CN1133208A | 公开(公告)日: | 1996-10-16 |
发明(设计)人: | 周永贵 | 申请(专利权)人: | 周永贵 |
主分类号: | B08B15/00 | 分类号: | B08B15/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37000 *** | 国省代码: | 吉林;2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立式 收尘 防结露 放电 原理 装置 | ||
本发明涉及电收尘的电晕极与电场筒体之间绝缘装置结露爬弧放电问题。
电收尘的电晕极与电场筒体之间的电压高达几十千伏至上百千伏,常规的绝缘方法是利用高压绝缘装置在电场筒体内实施的。由于粉尘烟气的温度、湿度变化非常大,很容易在绝缘装置表面结露,引起高压爬弧放电,这是行业中多年来的一大共性难题,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有些厂家曾在绝缘装置周围采取加温烘烤措施,但由于电场筒体内空气流速较快,大部分温度被带走了,所以,还是不能从根本上避免绝缘装置表面的结露爬弧放电问题。
本发明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这种收尘电场筒体可根据处理风量的大小,加工成单筒形、多层复合筒形、方筒形的结构。单筒形——在电场筒体接地极的中间设有电晕极线(图中称电晕极)。多层复合筒形——在电场筒体(图中称电场筒体接地极)里设有电晕极筒(图中称电晕极),再往里边还设有与电场筒体连接的小筒体(图中称电场筒体接地极),最中间设电晕极线(图中称电晕极)。方筒形——在电场筒体(图中称电场筒体接地极)里边设有极板(图中称电场筒体接地极)和电晕极框(图中称电晕极)。其特征在于电晕极与电场筒体之间的绝缘和高压进线及电晕极的振打不是在电场筒体里边实施的,而是在远离粉尘烟气环境的电场筒体上口以上,压烟气挡板的上端实施的,烟气只能通过筒体上口处,压烟气挡板下端排出。绝缘装置和高压进线及电晕极振打均是在压烟气挡板上面吊挂连接实施的。如果烟气湿度特别大,还可在压烟气挡板上面周围设的绝缘装置大护套,在绝缘装置上端设绝缘装置小护套,在小护套的上端设反吹风管道,通过引风机对绝缘装置表面实施反吹风。由于绝缘装置周围设有大护套和小护套,这样对于绝缘装置和筒体上口排出的烟气之间便形成了迷宫式封闭,再加上小护套上端的反吹风,使筒体上口排出的烟气无法接触到高压绝缘装置和高压进线,从而,彻底改善了电收尘的绝缘问题,保证了电收尘设备的长期可靠运行。
根据这一原理,还可以把绝缘装置固定,支撑、吊挂在收尘电场筒体外侧的自然环境中,再通过绝缘装置支撑或吊挂的横梁把电晕极吊挂在收尘电场筒体内,高压进线和电晕极振打均可在筒体外面的自然环境中实施,不受粉尘烟气影响,同样可起到相同的绝缘效果。
本发明的具体结构由以下实施例及其附图给出:
图1是根据本发明提出的立式电收尘防结露放电原理与装置第一实施例的单筒形结构剖面图。
图2是根据本发明提出的立式电收尘防结露放电原理与装置第二实施例的多层复合筒结构剖面图。
图3是根据本发明提出的立式电收尘防结露放电原理与装置第三实施例的方筒形结构剖面图。
下面结合图1、图2、图3详细说明依据本发明提出的原理与装置的细节及工作情况:
图中(1)压烟气挡板,(2)高压进线,(3)绝缘装置大护套,(4)高压绝缘装置,(5)绝缘装置小护套,(6)防雨帽,(7)反吹风管道,(8)防雨帽支撑材料,(9)收尘电场筒体上口,(10)引风机,(11)引风机进风口,(12)电晕极,(13)收尘电场筒体接地极,(14)重锤,(15)进烟尘口,(16)卸灰口。
具体工作原理是,由高压进线(2)引入到收尘电场筒体接地极(13)里面电晕极(12)上一个几十千伏至上百千伏的高压,在电晕极(12)和电场筒体接地极(13)之间形成一个高压电场,由进烟尘口(15)引入的粉尘在电场的作用下被电离,吸附在电场筒体接地极(13)和电晕极(12)上,再由振打系统振落到集灰斗内,由卸灰口(16)卸出。其特征在于电场筒体接地极(13)与电晕极(12)之间的绝缘和高压进线(2)及电晕极振打均是在电场筒体上口(9)的上边,压烟气挡板(1)以上接近自然环境中实施的,高压绝缘装置(4),在大护套(3)和小护套(5)的迷宫封闭作用下,加上小护套(5)上端设的反吹风管道(7)和引风机(10)实施反吹风,确保收尘电场筒体上口(9)排出的烟气无法接触到高压绝缘装置(4)和高压进线(2)上,彻底避免了高压绝缘装置(4)和高压进线(2)的结露爬弧放电现象。从根本上保证了电收尘设备的可靠运行。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周永贵,未经周永贵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4119232.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反射式参量叠变光学瞄准系统
- 下一篇:涡流浮选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