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计算机防病毒技术无效
申请号: | 94119411.6 | 申请日: | 1994-12-20 |
公开(公告)号: | CN1127386A | 公开(公告)日: | 1996-07-24 |
发明(设计)人: | 肖勇 | 申请(专利权)人: | 肖勇 |
主分类号: | G06F11/30 | 分类号: | G06F11/30;G06F12/16 |
代理公司: | 中科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 代理人: | 汤保平 |
地址: | 272116 ***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计算机 病毒 技术 | ||
本实用新型涉及的计算机防病毒技术属计算机技术领域。
对于计算机病毒的防治,基于“治”的,主要是各种消毒软件,其意义在于它是对于已遭到病毒侵害的对象的一种补救。其致命缺点是被动。基于“防”的,主要是一些免疫软件和一些抗毒卡。其意义在于它们不同程度地增加了病毒入侵的难度,其缺陷在于,它们主要仍然依靠系统主CPU控制,病毒完全可以通过主CPU攻破其防线。虽然也已有人提出“独立于系统主CPU的预防方法”,但离实用产品乃至一种切实可行的技术方案恐怕还有一段距离。其缺陷在于“非法访问(病毒入侵)”与“合法访问(非病毒操作)”的划分仍然延用人为限制标准,即对病毒入侵采取“堵截”之法,这必然导致系统正常合法权利受到非法限制,使某些应用软件运行受碍。这是因为对于操作系统管辖的资源,系统随时都有权访问。这是其一,也是上述方法在防毒机理上的原理性不足。而且“访问权利表”的生成亦不易实现。其二,按上述方法“在原系统硬件环境中附加的保护机构硬件”,在技术上不易实现,尤其是对于那些缺乏技术资料的机型(如:原装AST、COMPAQ计算机),在技术上更难实现。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缺点:根据新的防病毒机理,提出一种新的防病毒卡的产品及切实可行的技术方案。
本发明采取的措施为:
1.在防毒机理上,以对病毒入侵采取“疏导”之法代替原有的“堵截”之法。在非挥发性介质上(主要是硬盘)上开辟安全区,使病毒无法入侵,同时引导系统避开此安全区或将系统引导向别的地方,从而使系统的正常合法权力不会受到非法限制。
2.上述安全区被插在扩展槽上的硬卡绝对地保护着。硬卡在技术上易于实现,即使对于技术很不透明的原装AST、COMPAQ机型,实验证明均切实可行。
3.上述安全区的合法访问通过干净(无病毒)钥匙软盘启动机器,并根据屏幕提示辅以人为硬开关设置进行安全访问。
结合一种实施例说明原理及实现方法:
图1是防病毒卡在计算机总线上的框图。
图2是防病毒卡的原理图。
本发明的特征在于,它包括防病毒卡和与之相适应的钥匙软盘,在防病毒卡中包括译码器和三态开关,其工作过程为由逻辑电路对计算机访问病毒侵害硬盘的指示进行译码,从而达到保护硬盘安全区的目的,所说的钥匙盘,它是一张干净的启动盘,在盘上记录有关操作硬盘安全区,使该安全区成为操作系统的不访问的隐含区域的应用程序以及引导用户安全操作的应用程序。
我们可以通过DOS系统的INT13得到某一具体机型是怎样访问硬盘的。在实施例中,我们知道,对于COMPAQ、AST机型,系统主CPU写硬盘010000—01FFFF磁道时,是通过向I/O端口1F5写01(硬盘磁道高2位),向1F7写30(写命令码)来完成的。
U1、U6、U8与U2组成主系统的一个I/O端口(地址为1F5),U1、U6、U8与U4组成系统的另一个I/O端口(地址为1F7),两个端口与U7、U9、U10、U11、U12、U3、U5共同作用,使主CPU修改(写或格式化)硬盘010000—11FFFF磁道时,由U12第三脚输出高电平控制信号,此信号控制三态门U13断开,从而将连在U13上的电缆线(连接主系统与硬盘的控制电缆线)断开,使主系统和硬盘无法通讯,而达到保护硬盘的目的。主CPU对硬盘的其他操作,则此卡保证主CPU对硬盘通迅无阻。
在硬盘开工时,我们可以用DOS的FDISK将待开辟的安全区(例如:硬盘010000—11FFFG磁道)设为一个逻辑盘(例如D盘)。然后将此逻辑盘的分区链改掉(例如改为全0)。这样,此逻辑盘就成为操作系统的一个隐含盘,正常情况下,系统不会访问此安全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肖勇,未经肖勇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4119411.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采用感烟探测器的自瞄准灭火方法及设备
- 下一篇:八宝肠的制作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