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多支承船舶自动变坡纵向滑道无效
申请号: | 94119414.0 | 申请日: | 1994-12-20 |
公开(公告)号: | CN1040309C | 公开(公告)日: | 1998-10-21 |
发明(设计)人: | 张铁干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船舶工业总公司第九设计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B63C3/08 | 分类号: | B63C3/08 |
代理公司: | 中国船舶工业总公司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章桂宝,张文庆 |
地址: | 20006***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支承 船舶 自动 纵向 滑道 | ||
本发明涉及一种船舶纵向滑道,特别是多支承船舶自动变坡纵向滑道。
国内现有中小型船舶上墩、下水机械化滑道是在滑道倾斜直线段与水平直线段之间设置使船舶从倾斜或水平状态转变为水平或倾斜状态的装置。有的用液压式摇架装置或扬式摇架装置,即在滑道的上端部设置一摇架装置,摇架面倾斜时其坡度与滑道倾斜直线段坡度一致。摇平时其架面呈水平状态。其作用为将上墩或下水的船舶从倾斜或水平状态转为水平或倾斜状态;有的用转盘装置。该装置设在滑道的上端部,当与滑道相接时,转盘架面坡度与滑道倾斜直线段坡度相同,当船舶上墩时,从滑道倾斜直线段牵引到转盘上后,转盘绕其中心轴旋转,在旋转的同时其上端随之下降,下端随之上升,直至转盘架面转成水平状态,此时船舶呈水平状态。下水时过程相反;有的用变坡横移架装置,该装置设在滑道的上端部,当船舶上墩时从滑道倾斜直线段牵引到变坡横移架上时,横移架架面坡度与滑道倾斜直线段的坡度一致,当横移架要在数组横向高低轨上作变坡横向移动时,其架子的上半部分向下降低,下部部分向上升高,直至变坡横移过程结束,架面呈水平状态,此时船舶亦呈水平状态。下水时过程相反。这些装置的共同缺点是操作复杂、费时,而滑道上设置这些专用装置,明显提高了工程造价。
在前苏联专利SV-735481中公开了一种船舶上墩和下水滑道一有窄轨和宽轨以及置于滑道倾斜直线段和水平直线段上的走轮。但其作用只是使船舶横向上墩和下水,而未涉及船舶纵向上墩和下水时的自动变坡问题。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克服上述缺点而提供一种操作简便,工作效率高,能自动变坡,明显降低滑道工程造价的船舶纵向滑道。
本发明的目的可用以下途径达到:在滑道的变坡段,于滑道轨内侧或外侧设置内辅助轨或外辅助轨,凡在同一断面内,内外辅助轨的轨顶高大于滑道轨顶高,内、外辅助轨由直线段与曲线段相切而成。根据上墩或下水船舶的吨位确定支承船舶随船小车的数量,例如确定为四部随船小车(四支点),即尾随船小车4、第二部随船小车5、第三部随船小车6和首随船小车7。每部随船小车的行走部分设计成平衡轮式,这样能适应船舶由倾斜或水平状态过渡到水平或倾斜状态。在运行过程中,船舶与四部随船小车架面一直保持良好的接触。尾随船小车4和首随船小车7各设计成四排走轮,四排走轮高度相同,其中有二排走轮轨距与滑道1轨距相同,尾随船小车4的另外二排走轮轨距小于滑道1轨距,与内辅助轨2轨距相同。首随船小车7的另外二排走轮轨距大于滑道1轨距,与外辅助轨3轨距相同。第二部随船小车5和第三部随船小车6各设计成二排走轮,其轨距与滑道1轨距相同。四部随船小车之间距离为固定值,前后相邻的二部随船小车用刚性连杆连接以保证其间距离固定不变。尾随船小车4与第二部随船小车5之间距离为L1,第二部随船小车5与第三部随船小车6之间距离为L,第三部随船小车6与首随船小车7之间距离为12。在滑道1的变坡段设置一对内辅助轨2和一对外辅助轨3,内、外辅助轨的起始和终止以及内、外辅助轨的轨迹可通过数学方法计算而得,即根据几何定理,过两点(第二部和第三部随船小车)只有唯一的一条直线,只要能够使首尾随船小车架面始终位于第二部和第三部随船小车架面连线的延长线上,就可以实现在变坡过程中,保证四部随船小车架面始终与船舶保持良好的接触。而通过数学方法求出的首尾随船小车的运行轨迹即为外、内辅助轨轨迹。内辅助轨2自下而上由凹弧段、倾斜直线段、凸弧段和水平直线段等四段相切而成;滑道1自下而上由倾斜直线段、圆弧段和水平直线段等三段相连而成;外辅助轨3自下而上由倾斜直线段。凸弧段、反向倾斜直线段和凹弧段等四段相切而成。在变坡段内,在同一断面处,内、外辅助轨轨顶高均大于滑道轨顶高,变坡过程中,第二部和第三部随船小车由于只有与滑道1轨距相同的两排走轮,所以始终沿着滑道运行。而首尾随船小车在变坡段内各自运行在外、内辅助轨上,原与滑道接触的两排走轮悬空。由于内辅助轨、滑道、外辅助轨坡度不同,内辅助轨坡度较大,外辅助轨坡度较小,滑道坡度居中,在上墩船舶不断向上被牵引过程中,船舶基线8的坡度不断变小,当尾随船小车4运行在内辅助轨2水平直线段后,船舶基线8就成为水平状态,从而达到了船舶在纵向滑道自动变坡的目的。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优点:(1)省去使船舶由倾斜或水平状态,转变为水平或倾斜状态的专用装置,因而可明显降低工程造价;(2)上墩或下水船舶在滑道和辅助轨上运行,自动变坡,因而操作简便、工作效率高。
附图图面说明:
图1:滑道倾斜直线段与水平直线段的圆弧过渡状态;
图2:首随船小车运行在滑道下切点A之后的船舶状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船舶工业总公司第九设计研究院,未经中国船舶工业总公司第九设计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4119414.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辐射探测器及探测方法
- 下一篇:具有色粉图象转印装置的成象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