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治疗口腔糜烂面的新型药膜无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94119441.8 申请日: 1994-12-22
公开(公告)号: CN1043732C 公开(公告)日: 1999-06-23
发明(设计)人: 顾杨 申请(专利权)人: 大连医科大学
主分类号: A61K9/70 分类号: A61K9/70;A61K47/38;A61K38/22
代理公司: 大连新技术专利事务所 代理人: 史卫义
地址: 116011 辽*** 国省代码: 辽宁;21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治疗 口腔 糜烂 新型
【说明书】:

发明涉及一种专门用于治疗口腔糜烂面的新型药膜。

复发性阿弗它(RAU)是最常见的口腔粘膜糜烂性病变,属于人类常见疾病之一,其发病率仅次于龋病。有关学者经过长期研究发现,RAU的发病与免疫紊乱、微循环失控、口腔菌群失调及微量元素和维生素的缺乏有关,但尚无法肯定RAU的病因及发病机理,因此对RAU的治疗也就无从谈起对症下药,其治疗效果也是可想而知的。

RAU给患者带来的痛苦是十分明显的:周期性地发作,持续疼痛的糜烂面,且口腔糜烂面需要经过大约7-21天才能自然愈合。

治疗口腔糜烂面除全身用药外,比较可取的治疗方案是局部粘用药膜。其主成份为:皮质激素,如抗菌素和促微循环药如梓柳碱。其缺点是该药物对口腔糜烂面没有明显的促愈合作用,只能在口腔内短短停留时间里,起到一定止痛作用。

很显然,正如一切事物的存在有着其自身不同特点一样,RAU亦有其自身特点。经糜烂部位活检后在光镜和电镜下发现,属于非特异性炎症,其发病有其周期性、自愈性、不定位性,非诱导性,并有遗传倾向。鉴于上述特点,发明人认为RAU的发病机理是:口腔粘膜上皮细胞生长节奏紊乱;其病因是免疫系统自然调控、基因水平的病理性调控和唾液中EGF浓度的波动。前两个病因的作用是口腔粘膜上皮细胞EGFR关闭;后一个病因的作用是口腔粘膜上皮细胞维持正常代谢的EGF量的减少。

鉴于现有技术状况,结合形成口腔糜烂疾病的病因机理,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含有表皮生长因子EGF及其它药物,专门用于治疗口腔糜烂面的新型药膜。

表皮生长因子自被发现以来,已广泛用于角膜、鼓膜溃疡、胃溃疡及烧伤创面的修复。EGF是人体内正常的激素,唾液中的生理量为0.2~2ng/ml。EGF在细胞培养中对口腔粘膜上皮生长的促进作用已被证实,但直接用含有EGF药膜形式治疗口腔糜烂面尚未见过有关报道。

一种治疗口腔糜烂面的新型药膜,该药膜以羧甲基纤维素、山梨醇和甘油作为膜基质,溶于蒸馏水制成含有药物成份的药膜溶液,其特征在于制取该药膜溶液中含有表皮生长因子EGF药物成份浓度范围为15~150ng/ml,含有ZnO药物成份浓度为8~12μg/ml。本发明所提供的药膜选用EGF浓度范围为15~150ng/ml,是根据人体唾液中EGF生理量0.2~2ng/ml和药膜在口腔中的平均释放速度和停留时间综合考虑确定的。EGF在微克(μg)~毫微克(ng)级中,促进细胞生长和抑制细胞生长同时存在。实验证实,偏ng级有利于促进细胞生长;偏μg有利于抑制细胞生长,而10ng~100ng在生理效应上无明显差异。以EGF唾液生理量上限为例,考虑药膜中的EGF同时还向唾液中释放,且释放速度快于向糜烂面释放速度,再加之药膜停留时间约30分钟,故药膜溶液中EGF浓度范围为15~150ng/ml为宜。另外,Zn2+能提高EGF促进DNA合成,上述药膜溶液中可加入药物成份浓度范围为8~12μg/mlZnO粉。

上述药膜溶液中还可加入促进DNA合成的细胞内能量ATP药物成份,其浓度范围为1~2μg/ml。

上述药膜基质经过多次实验确定用羧甲基纤维素类,其厚度为0.3cm(湿厚)或0.1cm(干厚),上述药膜可在口腔中缓慢溶解,持续时间为15分钟~45分钟(与放置部位有关)。

本发明通过选择合适的膜基质溶于蒸馏水,并配以适量的EGF和ZnO以及ATP,不仅使EGF直接以成膜方式治疗口腔糜烂面成为现实,更重要的是给定了EGF和ZnO以及ATP的治疗浓度。本发明提供的药膜经临床使用证实具有快速止痛、快速愈合,无任何毒副作用等优点,其有效率为90%以上,完全优于以往的治疗方法。

下面介绍本发明一个具体实施例及其治疗效果。

一、制膜原料及重量

1.膜基质:羧甲基纤维素37.5g、山梨醇31.25g、甘油19.75ml、蒸馏水1000ml。

2.药物:EGF0.15mg、ZnO10mg、ATP2mg。

二、制膜工艺

1.先将山梨醇溶入水中,待其完全溶解后再将羧甲基纤维素均匀地撒在水面上浸湿,静置24小时,制成浸液;

2.在研杯中盛甘油加入ZnO,仔细研磨均匀,再均匀混入上述浸液中;

3.EGF和ATP可溶于蒸馏水约10ml中,均匀混入上述浸液中,甘油亦可单独均匀混入浸液中;

4.制成的药膜溶液中约含有药物成份EGF147.09ng/ml、ZnO9.81μg/ml、ATP1.96μg/ml。

5.用玻璃平板制膜,自然干燥后切成小块膜。

三、治疗效果

本发明经临床试用,针对患者就诊时原靡烂面积、愈合时间、止痛时间、复发病频率、复发时间指标进行观察,通过临床137例实验结果统计分析,证明含有EGF和ZnO的药膜治疗效果,其有效率为90.9%;含有EGF、ZnO和ATP的药膜治疗效果,其有效率为90.6%。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大连医科大学,未经大连医科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4119441.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