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单侧驱动式轮管机无效
申请号: | 94119523.6 | 申请日: | 1994-12-21 |
公开(公告)号: | CN1125164A | 公开(公告)日: | 1996-06-26 |
发明(设计)人: | 吴泗呛 | 申请(专利权)人: | 陈渊坤 |
主分类号: | B21D7/00 | 分类号: | B21D7/00 |
代理公司: | 三友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李颖虹 |
地址: | 台湾省*** | 国省代码: | 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驱动 式轮管机 | ||
本发明涉及一种轮管机,尤指一种由单侧驱动及将金属加工件的辊轧部位以及其相关的长度均予以全面包覆辊轧弯曲的轮管机。
最早的辊轧弯曲金属管是采用直径相同且排列成金字塔形的三个辊轮的轮管机,由于三个辊轮均各自被驱动,于是在辊弯金属管时发生被加工的金属管内,外环圆周的角速度发生较大差异,且三个辊轮的转速为定速,无法因应内、外环的圆周比率不同而自动调整其转速,往往发生间或性顿挫现象,难以制出圆滑的金属圆环圈体,也经常发生马达故障。后又推出一种轮管机,机上辊轮与左、右辊轮分别由两组不同速率的油压马达驱动,以在不同速率下达到自动调速的目的,其虽有些改进,但由于每个辊轮上的模具,仅能将被辊轧弯曲的金属件包覆一半表面,另一半具有充份的空间可资变形,尤其是生产金属管件的厂家所生产出来的管壁厚度的均匀性、材质,型板的正确性,有缝管的焊接特性均各有不同,同一个厂生产的管材也有不同,虽然,在相同的设定条件下成型便发生或多或少的歪偏或变形或挫曲现象,尤以薄管为最严重。
本发明的目的是要提供一种单侧驱动式轮管机,采用六具辊轧模具将被辊轧弯曲的金属加工件的部位及其相关的长度部分予以全面包覆。
本发明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单侧驱动式轮管机包括一机座,机座有头座、尾座、万向接头组及齿轮箱,以及驱动的油压马达,头座与尾座上有多数支辊轮,其上分别套设成型模具,辊轮的两端以可旋转式分别固定在头座与尾座滑座的轴孔内,且在头尾座上设升降装置,其轴杆的下端与滑座的顶部锁固在一起。辊轮配设成三对并列的空间形态,每一对均有一上方辊轮及一下方辊轮,且上、下辊轮各自对应配设的升降装置同步升降;每一对辊轮的下方辊轮是主动辊轮,由其所对应配属的万向接头而为油压马达所驱动,而上方辊轮是从动辊轮,枢设在头、尾座间的滑座轴孔内,因而使多具辊轮模具在辊弯作业时,将拟弯加工的金属加工件的外周拟辊弯部位及其相关长度部份一起紧密全面包覆下成型。辊轮模具装在头座及尾座之间。也可将辊轮模具装在尾座之外部。三对辊轮模具的第一和第三对是以第二对为中心呈等径向角度关系配置。三对辊轮的两端由套筒轴承以可旋转地固定在头座和尾座的滑座轴孔内。套筒轴承以一止动螺丝锁固在套筒轴承的外周与滑座内孔之间。还有一进料机构和导杆,进料机构有一纵长形付机座;一可在付机座上往复移动的台车部;一设在台车上方的送料台,送料台上有一推送金属加工件的垂直平面,平面中央有一通孔,导杆由通孔贯穿直抵机座的辊轮附近;纵长形付机座的纵长方向下方枢设一根纵长螺杆,螺杆穿过台车部,与轴设在台车部两端的螺母螺合,螺杆一端经由一齿轮的啮合而为一变速马达或油压马达所驱动,当变速马达或油压马达动转时,台车枢设的螺母便为马达所驱动的纵长螺杆的运转而驱动的行进。进料机构的台车包括一可行走在两连体工型钢付机座顶面两侧之上段四具导轮,及行走在两连体工型钢付机座顶面两侧的下段四具导轮,导轮均为两连体工型钢轨道所导引而行走。进料机构的台车是以一包容性C形引导部包覆在H形钢轨的顶部及两侧部的引导下而行进或后退。多数具辊轮模具的使用多寡可根据实际需要增减。
由于采用上述方案,本发明不仅以单侧驱动可消除加工管件内,外圈的加圆周角速差异所产生的挫曲变形的缺陷,且六个辊轮模具可将所欲加工管件的部位及其相关长度部分均予以全面包覆,使被加工管件在辊弯过程中几乎没有可以变形或挫曲的空间,再有,本发明的六个辊轮模具是成对升降,不论辊轮位置如何升降总是永远包住加工件的外周,紧紧保护住,又将R对及T对的滑座的滑动轨道对应于S对滑座的配置以等径向角度关系,可使本发明所辊弯成型的圆弧角度达到最小限度。
下面通过附图与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详细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1结构图。
图2是图1主机座1侧视图。
图3是图2分解图。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2斜视图。
图5是图4主机座侧视图。
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3斜视图。
图7A是本发明辊弯模具之一剖视图。
图7B是本发明辊弯模具之二剖视图。
图7C是本发明辊弯模具之三剖视图。
图8A是本发明六具辊弯模具的用途说明图。
图8B、图8C是本发明的操作一及二示意图。
图8D为本发明的操作三示意图。
图8E为本发明的操作四示意图。
图8F为本发明的操作五示意图。
图8G为本发明的操作六示意图。
图8H为本发明的操作七示意图。
图8I为本发明的操作八示意图。
图8J为本发明的操作九示意图。
图8K为本发明的操作十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陈渊坤,未经陈渊坤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4119523.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