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以受激发射的电磁波分解臭氧的方法及装置无效
申请号: | 94190201.3 | 申请日: | 1994-04-07 |
公开(公告)号: | CN1037426C | 公开(公告)日: | 1998-02-18 |
发明(设计)人: | 持麾正;南馆诚 | 申请(专利权)人: | 人类生态股份有限公司;持麾正;和田哲郎 |
主分类号: | C01B13/02 | 分类号: | C01B13/02 |
代理公司: | 永新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刘国平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受激发射 电磁波 分解 臭氧 方法 装置 | ||
1、一种以受激发射的电磁波分解臭氧的方法,其特征为:将波长240nm-360nm的紫外线照射于臭氧而产生单重态氧后,照射波长600nm-650nm的可见光线及波长1200nm-1300nm的近红外光,使臭氧受激经过单重态氧发射电磁波,同时转变成基态氧。
2、一种以受激发射的电磁波分解臭氧的方法,其特征为:将波长240nm-360nm的紫外线激光照射于臭氧而产生单重态氧后,照射波长600-650nm的可见光激光,及波长1200nm-1300nm的红外激光,使臭氧受激经过单重态氧发射电磁波,同时转变成基态氧。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分解臭氧的方法,其中臭氧是包含在因照射波长200nm以下的紫外线、紫外线激光或由放电式臭氧化装置所产生的空气中的臭氧。
4、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分解臭氧的方法,其中臭氧是包含在对于槽内或外壳内送风或吸引而产生的空气予以集尘而进行离子化的静电式空气集尘机等空气离子化装置所产生的离子化空气中,或因照射波长200nm以下的紫外线,紫外线激光或由放电式臭氧化装置予以离子化后的含有臭氧的离子化空气中的臭氧。
5、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分解臭氧的方法,其中臭氧是将臭氧或臭氧与空气的混合气体中之一吹入水中而产生的气泡中含有的臭氧。
6、一种以受激发射的电磁波分解臭氧的装置,其特征为:对于因照射波长200nm以下的紫外线,紫外线激光而含有臭氧的空气,或含有由放电式臭氧化装置产生的臭氧的空气,照射波长240nm-360nm的紫外线或紫外线激光照射以令其产生单重态氧,对于这种单重态氧以波长600-650nm的可见光线或可见光线激光,或以波长1200nm-1300nm的近红外线或近红外线激光分别单独,同时,或依次照射,使得该单重态氧因受激而发射的电磁波,并利用该单重态氧转变成基态氧时所产生的转变能量来分解臭氧。
7、一种以受激发射的电磁波分解臭氧的装置,其特征为包括:对于向送风管内或外壳内送风或吸引而产生的空气予以集尘并进行离子化的静电式空气集尘机等空气离子化装置;和利用照射波长200nm以下的紫外线,紫外线激光或由放电式臭氧化装置对于已离子化后的空气中产生臭氧的臭氧产生装置;和对于含有由该臭氧产生装置所产生的臭氧的空气,照射波长240nm-360nm的紫外线或紫外线激光中的一种以使其产生单重态氧的单重态氧产生装置;及将波长600nm-650nm的可见光线或可见光线激光,或将波长1200nm-1300nm的近红外线或近红外线激光分别单独,同时,或依次照射于单重态氧产生装置所产生的单重态氧,使单重态氧因受激而发射电磁波,并转变成基态氧的基态氧转变装置。
8、一种利用以受激发射的电磁波分解臭氧以产生水中溶解氧的方法,其特征为:将臭氧或臭氧与空气的混合体中的任一种吹入水中以形成气泡,对于这种气泡照射波长240nm-360nm的紫外线,使臭氧转变成单重态氧,然后将波长600nm-650nm的可见光线,或将波长1200nm-1300nm的近红外线或近红外线激光分别单独,同时,或依次照射于单重态氧,使单重态氧因受激而发射电磁波,并利用该单重态氧转变成基态氧时产生的转变能量来分解臭氧以产生水中的溶解氧。
9、一种利用以受激发射的电磁波分解臭氧以产生水中溶解氧的方法,其特征为:将波长240nm-360nm的紫外线照射于臭氧或臭氧与空气的混合气相中的任一种,使臭氧产生单重态氧后,将波长600nm-650nm的可见光线,或将波长1200nm-1300nm的近红外线分别单独,同时或依次照射于正在产生的单重态氧,并对于正在产生单重态氧以及该单重态氧因受激而发射电磁波且正在转变成基态氧的两个过程中的气相内,将水喷成水幕以使气相通过该水幕,或以喷水来增大气相与水的接触面积,使得气相溶解于水中而产生溶解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人类生态股份有限公司;持麾正;和田哲郎,未经人类生态股份有限公司;持麾正;和田哲郎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4190201.3/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制备具有神经保护作用的吲哚酮及有关衍生物的方法
- 下一篇:脱水漂洗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