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于洗涤剂领域的新的脂酶变异体无效
申请号: | 94190243.9 | 申请日: | 1994-04-27 |
公开(公告)号: | CN1108457A | 公开(公告)日: | 1995-09-13 |
发明(设计)人: | J·M·范·德·兰;H·B·M·伦廷;L·J·S·M·马伦纳斯;M·M·J·考克斯 | 申请(专利权)人: | 吉斯特·布罗卡迪斯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12N9/20 | 分类号: | C12N9/20;C11D3/386 |
代理公司: | 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专利商标事务所 | 代理人: | 杜京英 |
地址: | 荷兰代***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洗涤剂 领域 脂酶变 异体 | ||
本发明涉及修饰的脂酶及其在例如洗涤剂或清洗组合物中的用途。
脂酶是能够水解脂类的酶,它们被广泛用于如脂肪和油类加工、洗涤剂、诊断试剂等领域。
许多微生物生产细胞外脂酶(三酰基甘油酰基水解酶,E.C.3.1.1.3)。已在美国专利No.3,950,277中公开了适宜的脂酶。这些脂酶是从各种微生物如假单胞菌属、曲霉菌属、肺炎球菌属、葡萄球菌属、结核分枝杆菌、解脂芽生圆酵母、和核盘菌属中得到的。
在如EP463100(产碱假单胞菌)、EP0218272(类产碱假单胞菌)、EP0214761(洋葱假单胞菌)、EP0258068(Thermomyces),EP206390(Pseccdomonas chromobacter、荧光假单胞杆菌、菌实假单胞菌、还原氮假单胞菌、划界假单胞菌和Chromobacter viscosum)中,给出了脂酶在洗涤剂组合物中用途的实例。
对于所需的应用领域,假单胞菌脂酶似乎具有良好的特征。因此,已经用假单胞菌属菌种来得到脂酶。为了在发酵中提高脂酶的产率,在同源和异源的宿主菌株中,已克隆并表达了几种脂酶基因。已经报道过的,从中克隆脂酶基因的假单胞杆菌属种的实例是洋葱假单胞菌(EP331376)、Pseudomonas glumae(EP464922)、类产碱假单胞菌(EP334462)、莓实假单胞菌(EP318775)。
假单胞杆菌属种的分类是以Palleroni等人(Int J.Syst.Bacteiol.23:333(1973))报道的,DNA-rRNA和DNA-DNA杂交研究为基础的。在Bergey′s Manual of Systematic Bacteriology(Vol.l,Seetion4,PP.160-161(1984),Eds N.R.Kriegand J.G.Hoet,Williams and Wilkins,Baltimor/rondon)中,可见到更详细的综述。该综述同时报道的形态学数据和16s核糖体RNA同源性也支持该种分类法。
可以将具有良好应用特征的所述假单胞单菌菌株分成两个DNA同源组:类产碱假单胞菌、产碱假单胞菌、铜绿色假单胞杆菌(参见,如EP0334462)、施氏假单胞菌和门多萨假单胞菌非常相似,属于I类。例如铜绿色假单胞杆菌脂酶与类产碱假单胞菌脂酶有81%的同源性。Pseudomonas glumae和洋葱假单胞菌属于II类。表1列出了得自不同菌株的脂酶基因的同源性比较。从这种同源性比较中,可以看出,得自莓实假单胞菌的脂酶介于I类和II类之间。
来源于I类和II类的脂酶间有许多差异。发现属于I类假单胞菌的脂酶比属于II类的那些有更高的疏水性,因此是更亲脂的。这种特性对用于洗涤剂中是非常有益的。类产碱假单胞菌脂酶的疏水性使其容易粘附于表面。其它类或生物如Humicola Lanuginosa的脂酶常具有更高的亲水性。I类高疏水性脂酶仅需适当处理即可用于洗涤剂。
表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吉斯特·布罗卡迪斯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吉斯特·布罗卡迪斯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4190243.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