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于将不透光的玻璃熔体制成棉的装置及方法无效
申请号: | 94190670.1 | 申请日: | 1994-08-23 |
公开(公告)号: | CN1050823C | 公开(公告)日: | 2000-03-29 |
发明(设计)人: | 乔基姆·梅勒姆 | 申请(专利权)人: | 伊索福圣戈班公司 |
主分类号: | C03B7/07 | 分类号: | C03B7/07 |
代理公司: | 柳沈知识产权律师事务所 | 代理人: | 马涛 |
地址: | 法国***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将不 透光 玻璃 体制 装置 方法 | ||
1.用于将不透光的玻璃熔体制成棉的装置,它具有熔体供料装置(1)和成棉组合元件(2),该供料装置(1)具有供料通道(3)和后面的分配通道(4),它带有通向成棉组合元件(2)的出口(5),熔体(7)可以从表面加热,其特征在于至少在靠近分配通道(4)的区域中在供料通道(3)的底部设有至少一个作为热障或主动绝热体的加热装置(8),该加热装置在该供料通道底部足够大的区域上被如此排列并且以其加热能力被如此操作使得在该熔体中形成垂直方向呈阶梯状滚动的流动,它使得快速流动的熔体由熔体中间或上层流向底部,并且使缓慢流动的熔体几乎停留在底部区域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加热装置(8)设置在供料通道(3)的底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加热装置(8)与供料通道(3)的壁(9)组成一体。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意一个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加热装置(8)是一种其加热能力能至少补偿向外部的实际散热的电加热装置。
5.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意一个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加热装置(8)的供料通道(3)的区域是以靠近分配通道(4)的常规供料通道(3)的延伸部分(10)的形式形成的。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加热装置(8)的供料通道(3)的区域是以靠近分配通道(4)的常规供料通道(3)的延伸部分(10)的形式形成的。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加热装置(8)是以具有一个或多个加热元件的电加热装置的形式形成的,它所具有的最小加热能力与该供料通道(3)向下的散热量相对应。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加热装置(8)是以具有一个或多个加热元件的电加热装置的形式形成的,它所具有的最小加热能力与该供料通道(3)向下的散热量相对应。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加热装置(8)是以具有一个或多个加热元件的电加热装置的形式形成的,它所具有的最小加热能力与该供料通道(3)向下的散热量相对应。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至少设置了两个加热元件,它们被设计成电阻加热元件并且沿着熔体流动的方向连续布置。
11.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至少设置了两个加热元件,它们被设计成电阻加热元件并且沿着熔体流动的方向连续布置。
12.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至少设置了两个加热元件,它们被设计成电阻加热元件并且沿着熔体流动的方向连续布置。
13.用于将不透光的玻璃熔体制成棉的方法,它采用权利要求1-12中任意一个所述的装置,该玻璃被熔化,熔体(7)通过供料通道(3)和后面的分配通道(4)由出口(5)而送入成棉组合元件(2)中,熔体(7)可以从表面加热,其特征在于该供料通道(3),或熔体(7)在面积足够大的供料通道的底部区域上至少在靠近分配通道(4)的区域中在底部保持加热,从而在该熔体中形成垂直方向呈阶梯状滚动的流动,它使得快速流动的熔体由熔体中间或上层流向底部,并且使缓慢流动的熔体几乎停留在底部区域中。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底部加热的能力被设计成至少基本避免该供料通道(3)向下的散热。
15.根据权利要求13或14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采用由玄武岩制成的玻璃熔体。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伊索福圣戈班公司,未经伊索福圣戈班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4190670.1/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