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多相电机及其制造方法无效
申请号: | 94191517.4 | 申请日: | 1994-01-31 |
公开(公告)号: | CN1062386C | 公开(公告)日: | 2001-02-21 |
发明(设计)人: | 沃尔夫冈·希尔 | 申请(专利权)人: | 沃尔夫冈·希尔 |
主分类号: | H02K19/02 | 分类号: | H02K19/02;H02K41/03 |
代理公司: | 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专利商标事务所 | 代理人: | 冯赓宣 |
地址: | 联邦德国***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多相 电机 及其 制造 方法 | ||
1.多相电机,其特征在于下列特征:
该电机具有多个多极电极单元(3,16,20,37a-39b),每个电极单元的相数是总电机相数的几分之一;
电极单元(37a-39b)的极(45)具有沿运动方向变化的极性;
电极单元(3a-3d)内的磁通是通过软磁材料(14)构成回路的;
导体(13,22,61)沿与气隙平行的层(40,41,53)敷设,并且沿运动方向曲折地经过每个电极单元(3,37a-39b)的整个长度;
导体(40,41,66)在电极单元内部具有矩形的横截面;
电极单元(3,37a-39b)内的极距是恒定的;
在转子或定子(6,18,21)相对布置的气隙上各电极单元(3,16,20)的极距在电机的整个圆周或整个长度上是不变的;
相互固定连接的电极单元(16a-16d,20a-20d)相对于相对布置的转子或定子电极(18,21)是顺序偏移几分之一个极距排列的;
电极单元(30,31,32)顺序沿槽深方向,沿槽的方向或沿运动方向排列。
2.根据权利要求1的多相电机,其中转子具有轴向或径向的气隙,相对于定子转动,其特征在于,电极单元(37a-39b)为扇形结构,导体(40,41,66)只沿着电极的圆周的一部分延伸,在两个切线相邻的扇形电极单元(37a-39b)之间的极限槽(42,65)的宽度比一个扇区内的普通的槽的宽度宽几分之一个极距。
3.根据权利要求1的多相电机,其特征在于,电极单元(3,37a-39b)的数量与电机的相数或相数的整数倍相一致,其中所有电极单元是单相的,并且结构相同。
4.根据权利要求3的多相电机,其特征在于,导体(13)的导体层(13a,13b)沿槽的深度方向由薄绝缘层相互分隔开,它们相互偏差一个极距布置,这些导体层直接位于软磁体(14)上,并且在线圈架(15)内的区域上沿槽的宽度方向延伸,与沿槽深走向的其它区域相比,前者的导体层高度加大。
5.根据权利要求1的多相电机,其特征在于,在一转子(6)或定子(36)的相对侧上装有两个相同的电极单元(3,34),它们沿槽宽方向相互位错半个极距排列。
6.根据权利要求5的多相电机,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与电极单元(3,34)结构相同的组件,用于移动由电极单元(3,34)所移动的可运动部件,其中转子(6,35)各与这些可运动部件固定连接,电极单元(3,34)各以相应于相数的几分之一极距关于转子电极位错排列,在内电极单元(3b,3c)之间有冷却液(2)循环流动。
7.制造多相电机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包覆导体绝缘之前,矩形型材导体预加工为具有不同的导体截面,在引入一设备中的曲折通道内后,使位于在单相多极电极单元之间的极限槽内的导体断面再次变形,经过这样处理的多个电极单元相连共同构成电动机的总线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沃尔夫冈·希尔,未经沃尔夫冈·希尔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4191517.4/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