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放电灯的运行方法无效
申请号: | 94191696.0 | 申请日: | 1994-04-05 |
公开(公告)号: | CN1066854C | 公开(公告)日: | 2001-06-06 |
发明(设计)人: | F·福尔康默;L·希斯克 | 申请(专利权)人: | 电灯专利信托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J65/00 | 分类号: | H01J65/00;H05B41/282 |
代理公司: | 中国专利代理(香港)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董巍,萧掬昌 |
地址: | 联邦德***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灯 运行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一种非相干发射辐射光源的运行方法。辐射的产生机理是在放电容器内产生的放电,其中在至少一个电极和放电区之间插入一个电介质层。因此这种放电类型又称为静态或者电介质阻挡放电或屏障放电。非相干发射辐射光源是指紫外(UV-)和红外(IR-)辐射光源以及特别是发射可见光的放电灯。本发明不仅适用于低气压充气也适用高气压充气,还适用于介于高压与低压之间所有气压范围。
这种放电的激发一般借助交流电压来实现,如在专利公开文献DE4022279和DE4203594以及专利文献US5117160中所公开发表的。在这些文献中,选用的激发频率介于工业交流电源频率与几兆赫MHz(DE4022279)之间,或者介于20和100KHz之间(US5117160)。
这种运行方式的缺点是在工业上常用的功率密度下,所希望辐射的效率比较低。典型的UV-效率在面功率密度为1kw/m2时的10%和在面功率密度为10w/m2时的15%之间,见1992年10月7日在Karlsruhe大学光学技术所召开的紫外和红外研究领域第三届会议和1992年在布达佩斯召开的第六届光源科学与技术国际会议上Karlsruhe大学光学技术系(LTI)M.Neiger发表的“电介质屏障放电:一种超常规光源”。
专利文献EP-AO302748描述了一种具有绝缘电极的灯状显示单元,这种灯用电介质阻挡放电方法驱动。为了使放电点火,在灯的电极之间产生一个峰值在300V至6kV数量级的高频电压。为此,灯状显示单元的电极与一个变压器的次级线圈连接。变压器的初级线圈经一个开关晶体管与电源连接。开关晶体管的基极受一个脉冲发生器控制,此发生器提供重复频率介于0.5KHz和20KHz之间的单极性矩形脉冲。对矩形电压的脉宽和间歇时间未详细说明。
本发明的任务是,极大地提高产生所希望辐射的效率。
根据本发明,一种放电灯1的驱动方法,借助电介质阻挡放电,其中一个至少部分透明的由不导电材料制成的放电容器2充入气体填充剂5,其中在气体填充剂5附近至少安装两个电极3、4并且借助引线与电源10-12连接并且其中在至少一个电极4和气体填充剂5之间安置一个介电层,其特征在于,电源在电极3、4之间输入一系列电压脉冲,其中单个脉冲n由电压UPn(t)的时间曲线和数量级约为1ns到50μS的宽度TPn所标志,并且每个脉冲n与其随后的脉冲n+1由宽度的数量级约为500ns到1ms的静止时间Ton的电压曲线Uon(t)分开,其中在宽度TPn时间内电压曲线UPn(t)是这样选择的,使在TPn期间向气体填充剂5优先输入有效电功率,相反在静止时间Ton期间电压曲线Uon(t)是这样选择的,使气体填充剂5可以恢复到一种状态,这种状态与每次前一个电压脉冲UPn内前的状态相似,其中各量UPn(t)、TPn、Uon(t)、Ton相互之间是如此调整的,使电极3、4之间形成比较低电流密度的放电结构。
本发明的基本思想以重复脉冲驱动的电介质阻挡放电为基础,即连续不断地电能输入即使在高功率密度的单次放电的情况下,以确定的时间间隔Ton-以下称为“静止时间”-所中断。下述要求决定了各时间间隔持续的时间,即一旦电能进一步输入导致能量向所希望辐射的转换效率变低时,能量的输入或者更确切地讲,有效功率的输入就基本结束,或者一旦所充气体又松驰到能重新激发所希望辐射的高效发射时“静止时间”就结束,使平均辐射效率达到最佳。以这种方式,可使电能转换成UV-辐射的效率达到例如65%或更高,这与常规运行的电介质阻挡放电相比提高了数倍。
通常情况下,在此所涉及的是一个相同的或者仅只交替改变极性的电压脉冲序列,其中对电压脉冲的总数n原则上没有限制。然而某些特殊情况也可以使用一个按一定规律变化的脉冲序列。最后,脉冲序列也可以毫无规律(例如用于效果照明,其中把若干个脉冲组合成一组,形成人们看上去可以辨认的灯光效果)。
在脉宽TPn期间,电极间加有电压脉冲UPn(t)并且输入有效功率。原则上其时间曲线不是固定的,它可以选择不同的形状,例如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电灯专利信托有限公司,未经电灯专利信托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4191696.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液晶聚酯树脂组合物膜
- 下一篇:时分多路通信控制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