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透明触摸式面板无效
申请号: | 94191938.2 | 申请日: | 1994-04-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97224C | 公开(公告)日: | 2002-12-25 |
发明(设计)人: | 伊仓贤一郎;西川和宏 | 申请(专利权)人: | 日本写真印刷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G06F3/033 | 分类号: | G06F3/033 |
代理公司: | 中国专利代理(香港)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程天正,叶恺东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透明 触摸式 面板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不会出现干涉条纹或泛白现象、外观及辨认性好、且能提高表面强度的透明触摸式面板。
背景技术
以往已有配置在液晶显示装置等的显示器上、作为输入装置使用的透明触摸式面板。
如图4所示,作为这种透明触摸式面板有电阻膜式的,它是这样构成的,即形成透明可动电极4的可动电极膜2和形成透明固定电极7的固定电极支持体8,利用隔离子5、将彼此之间隔开少许间隙,可动电极4和固定电极7相对贴合而成。在这种方式的面板的情况下,用手指或笔等按压可动电极膜2,可动电极4和固定电极7便被导通。这种输入动作反复进行若干次后,会损伤可动电极膜2的上表面,所以为了保护透明触摸式面板的表面,多半在可动电极膜2的上表面上形成硬涂层1。
可是,在以往的情况下,基于下述原因,在可动电极膜2的面上容易出现干涉条纹或泛白现象,存在外观及辨认性变坏的问题。原因是,可动电极膜2在形成硬涂层1时,为了使硬涂层1交联而进行加热或用紫外线照射,但只采用这种加热或紫外线照射的工序,构成硬涂层1的树脂不会完全交联,而留有未交联部分。另一方面,设有硬涂层1的可动电极膜2,利用导电性涂料印刷能从可动电极4导通用的电路,并在可动电极膜2的周围印刷使可动电极膜2和固定电极支持体8粘接用的粘接剂。进行这种印刷时,作为干燥工序,要进行加热处理。由于这种加热处理,硬涂层1及可动电极膜2都会进行热收缩,但两者的收缩不同。即,由于印刷时的加热处理,上述硬涂层1的未交联部分进行交联,因此硬涂层1的热收缩率超过可动电极膜2的热收缩率。因此如图4所示,与硬涂层1粘接成一个整体的可动电极膜2的中央部分塌陷而产生弯曲,可动电极膜2和固定电极支持体8变得异常接近。其结果,在塌陷部分的中心部位容易出现干涉条纹,外观和辨认性变坏。
另外,在可动电极膜2的表面上有时析出可动电极膜2中的非交联成分即称为齐聚物的聚合物,呈泛白状态。特别是在采用二甲酯作为可动电极膜2时尤为显著。由于加热、加湿会促使齐聚物的析出,所以经过透明触摸式面板的制造过程中的热处理、或透明触摸式面板的耐环境性试验后,容易出现上述的析出现象。因此,由于可动电极膜2的表面泛白,致使透明触摸式面板的透明性受损,外观及辨认性变坏。
再者,为了提高透明触摸式面板的表面强度,可考虑增大硬涂层1的厚度。可是,硬涂层1的厚度越大,可动电极膜2的中央部分塌陷弯曲得也越大。因此,在提高透明触摸式面板表面的强度方面也有一定限度。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是解决上述的缺点,提供一种不会出现干涉条纹或泛白现象、外观及辨认性好、且能提高表面强度的透明触摸式面板。
发明的公开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采用本发明的一种结构形态,它备有:透明且具有可挠性的可动电极膜;在上述可动电极膜的上表面上形成的透明硬涂层;在上述可动电极膜的下表面上形成的透明的可动电极;在上述可动电极膜和可动电极之间形成的透明收缩性树脂层;与上述可动电极膜的下方相对配置的固定电极支持体;在与上述可动电极膜的下表面相对的上述固定电极支持体的上表面上形成的固定电极;以及在上述可动电极膜的已形成可动电极的下表面和上述固定电极支持体的已形成上述固定电极的上表面之间形成的隔离子。
附图的简单说明
本发明的这些及其它目的和特征,根据对与优选的实施例有关的附图所做的以下说明就可明白。附图包括:
图1是表示与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相关的透明触摸式面板的剖面图。
图2是表示与本发明的第2实施例相关的透明触摸式面板的剖面图。
图3是表示与本发明的第3实施例相关的透明触摸式面板的剖面图。
图4是表示原有的透明触摸式面板的剖面图。
图中符号说明
1:硬涂层
2:可动电极膜
3:收缩性树脂层
4:可动电极
5:隔离子
6:边缘粘接层
7:固定电极
8:固定电极支持体
9:粘接剂
10:支持膜
实施发明用的最佳形态
在继续本发明的说明之前,先说明一下,即附图中相同的部分标以相同的符号。
下面根据图1-图3详细说明与本发明的第1~第3实施例相关的透明触摸式面板。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日本写真印刷株式会社,未经日本写真印刷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4191938.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