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制造预制混凝土板的方法和装置无效
申请号: | 94192866.7 | 申请日: | 1994-06-11 |
公开(公告)号: | CN1041906C | 公开(公告)日: | 1999-02-03 |
发明(设计)人: | 徐建熙 | 申请(专利权)人: | 徐建熙 |
主分类号: | B28B7/24 | 分类号: | B28B7/24 |
代理公司: | 中国专利代理(香港)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赵辛,林长安 |
地址: | 韩国汉***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制造 预制 混凝土 方法 装置 | ||
发明背景
发明领域
本发明涉及用于制造路面板、围墙板等预制混凝土板的方法和装置,特别涉及一种适合于大批量生产预制混凝土板的方法和装置。
有关技术描述
制造预制混凝土板的现有技术中,板和模制该板的模具都很重,尤其是模具,是用不易运输、组装或拆卸的大钢板做成的。因此,大的预制墙板构件采用下述方法模制:在放在地面上的金属板周围设置侧壁,形成箱形模具,把混凝土浆(由水泥、砂和/或石灰混合成)浇注到模具中,用振捣棒人工振捣该浇注的混凝土,以去除气泡,并使混凝土浆表面成为平滑的面,然后用复盖物如盖布等把模具盖住,等待混凝土硬化。为了便于脱模,侧壁的上面部分必须向外倾斜。为了形成穿过该模子侧壁的矩形或圆形孔口(例如围墙的观望孔或窗口等),该孔口的侧模构件必须倾斜,并且,该侧模构件的上面部分必须比下面部分宽。产品的外表面是倾斜的,产品上形成的孔口的前后面尺寸不相等,影响美观。另外,该现有技术还存在这样的缺点,即,不能进行双侧模制,而且,由于模子必须设在地面上,所以工作空间占用大;所浇注的混凝土浆的上表面须用人工抹平,这需要很大的劳动强度,不适宜批量生产。
为了解决上述现有技术中的问题,韩国实用新型公开85-1512号(1985年7月25日公开)揭示了一种以叠置方式制造预制混凝土围墙和栏杆的组合模具,如附图1a和1b所示,该组合模具A包括:模板1、1'、1″…、横向的端构件4和弹性构件7。在模板1、1'、1″的内表面和外表面上,设有垂直并等间距的突起2。在横向的端构件4的下端设有流槽3。弹性构件7上有若干个通孔5,在其两侧有槽6。组装和使用该组合模具时,一个弹性构件7的一侧上的槽6与第一块板1的突起2嵌接。撑杆8固定在通孔5内,第二块板1'的突起2与该弹性构件7的另一侧槽6嵌接。以这种方式,板1、1'、1″…在水平方向叠置,弹性构件7位于这些板之间,突起2与槽6相嵌接。然后,用固定板10施加适当的压力将该组合模具固定。撑杆8使板1、1'、1″…之间保持恒定距离,并防止弹性构件7因被过分挤压而永久变形。
但是,上述的组合模具A有以下缺点:由于第一块板1、固定板10和位于它们之间的其它板1'、1″被组装成一整体并被设置在地面上,所以组合模具本身不能被直接地振动,这样,在板1、1'、1″…之间的每一空间必须用振捣棒进行人工振捣,以去除混凝土浆内部的气泡并将混凝土压实。因此,该模制需要大量的人工和时间。另外,由于当组装该组合模具A时,上述板和弹性构件7要一个一个地清洗,弹性构件7要一个一个地组装,所以,是很复杂和低效率的。当拆模时,要把弹性构件7一个一个地从各个模制品上拆下来。另外,由于该设备中包括了固定组合模具A用的加压固定装置,所以,设备价格高。由于该固定装置每天仅固定在一个组合模具A上,所以投资高,生产率并不比现有技术改进。
发明概述
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能解决上述问题的、连续制造预制混凝土板的方法和装置。本发明的装置中,能容易地进行清洗和组装模具,并且不需要附加的施压装置。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制造预制混凝土板的方法和装置。用该方法和装置,可以对整个组合模具进行振动,以除去混凝土中的气泡并压实模子内的混凝土浆。
此外,本发明的又一目的是提供一种制造预制混凝土板的方法和装置。用该方法和装置,提高了装置的有效工作时间,该装置包括价格昂贵的固定设备。并且,由于每天能组装几次该组合模具,所以适合于大批量生产。
为了实现上述和其它目的,本发明的制造预制混凝土板的装置包括:一对相对地并相互平行地设在装置上部的导轨;若干个可在导轨上滑动的滑动件;由若干个模板组装成的组合模具,这些模板分别独立地悬吊在滑动件上并能被移动而相互接触。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制造预制混凝土板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悬挂可水平移动并附设有模具构件的模板;清洗该模板;往该模板上喷洒脱模剂;移动该模板使其相互接触,形成组合模具;向组合模具内浇注混凝土浆,这时该组合模具是被悬吊着的,并在一个基础构件上被振动;在养护场所进行混凝土养护;养护完成后,拆开该组合模具,将养护好了的产品脱模。
根据本发明,设有与组合模具分离或成整体的振动装置,用该振动装置振动组合模具,与传统的使用人工振捣方式相比,减少了人力和时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徐建熙,未经徐建熙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4192866.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