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自动定压升阀装置无效
申请号: | 94193264.8 | 申请日: | 1994-08-31 |
公开(公告)号: | CN1041959C | 公开(公告)日: | 1999-02-03 |
发明(设计)人: | 横田博;横田伸五 | 申请(专利权)人: | 株式会社横田制作所;横田博;横田伸五 |
主分类号: | F16K17/22 | 分类号: | F16K17/22 |
代理公司: | 中国专利代理(香港)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杨松龄 |
地址: | 日本广岛***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自动 定压升阀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设置在流体输送管路上的具有自动节流调整流路的自动定压阀装置,以获得一种崭新的阀装置,所述阀装置作为一种给水、配水等时的方便的压力调整阀装置,管理简便,为了在大型化和高压化的环境下容易实施,从导阀装置部中完全将例如针阀等固定的节流调整流路排除,而且具有当各个阀部堵塞时,各个阀体会自动开启,进行自我清扫流动的机能。
在本说明书中,“水”这一用语代表流体的总称。
背景技术
以往,一般来说,作为管路中自动调整流体压力的阀装置,广泛应用自动调整升阀装置,该种阀装置具有能借助导阀装置来启动用于驱动主阀的活塞和隔膜的结构,所述导阀装置能检测其出口管路系统中的流体压力,并在例如是针阀的那种固定节流调整流路中进行流量缩减的同时进行动作。
然而,根据以往技术的自动调整升阀装置,理论上虽然可以作出性能良好的评价,但在实际应用时却存在维修管理困难和耐久性差的问题,例如根据图4所示结构所见,存在如下2个困难的课题。
(1)在以往的阀装置中,主阀驱动构件6与圆筒状壁面构件8接触部分的密封构件6s,大部分要求具有在关闭时不容许漏水的完全水密性结构,因而人们在寻求各种密封手段,进而采用波纹管或隔膜,以求解决问题。但在大型化、高压化的时候,还是不能摆脱密封部分的耐久性、加工精度问题以及维修保养方面的繁琐问题。
(2)为了防止由于控制急速流动而产生的压力脉动(振荡),需要缓慢驱动主阀部。但在以往技术中,由于将导阀装置配置在与出口流路c的压力(以下称为2次压力)连通的连通Q中,所以需要在用于导入具有入口流路a的压力(以下称为1次压力)的流体的连通路P中设置例如针阀那种节流调整阀S,而一种固定的、狭窄的流路会成为砂土和灰尘堵塞的原因。为此,需要安装过滤器等,通用的减压阀装置(特别是用于大型、高压环境)很难用于非清洁水环境。
发明的详细说明
根据本发明,在其主阀装置与能根据流过的流体的压力变化而进行动作的导阀装置连接并被驱动的自动调整升阀装置中,一种自动定压阀装置的特征在于,主阀装置由在主阀箱内共为一体地组装的主阀体和主阀驱动构件构成,主阀体位于阀座的上游侧,在它们之间形成有阀开口,主阀驱动构件位于阀座的下游侧,并且滑动自如地嵌装在主阀箱的圆筒状壁面构件上,并与主阀箱盖之间形成了主阀驱动压力室;导阀装置由能根据主阀装置下游侧流体的压力与一组设定附加外力机构之间的作用力的平衡进行动作的导阀A阀部和B阀部构成,该导阀装置通过利用主阀驱动压力室将主阀开启用导阀A阀部和主阀关闭用导阀B阀部在入口流路和出口流路之间串连连通,而构成为不具有固定节流调整流路的主阀驱动用导阀装置的结构;当主阀下游侧压力处于设定值时,所述导阀A阀部和B阀部同时保持大体关闭的状态,当主阀下游侧压力低于设定值时所述A阀部向开启方向动作,当主阀下游侧压力高于设定值时,所述B阀部向开启方向动作;而且将主阀装置以及导阀A阀部、B阀部中的任何一个都构成为在堵塞时能使所述各个阀体分别根据下游侧流体压力的变化从对峙的阀座离开的结构。
附图的简要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的自动定压升阀装置的断面图,该阀装置安装有导阀,在所述导阀中,相对于一组设定附加外力机构,在同一个阀轴上安装着2个阀体,并具有使各阀座的关系构成为与活塞和气缸的关系相同的2个阀部(A阀部,B阀部)。
图2是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的断面图,导阀箱的各个室的构成与图1中的导阀装置大体相同,但阀体和阀轴构成为能适当滑动的结构。
图3是本发明的又一个实施例的断面图,与图1的装置虽然大体相同,但具有能够缓冲阀动作的导阀,该导阀的结构构成是将A阀部和B阀部安装在同一室内,并与一个缓冲装置连接。另外,在本实施例中,在出口流路中设有一个可变孔口阀。
图4是以往技术中的一种普通自动定压升阀装置的一个例子的断面图。
最佳实施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株式会社横田制作所;横田博;横田伸五,未经株式会社横田制作所;横田博;横田伸五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4193264.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