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中间馏分低温操作性添加剂组合物无效
申请号: | 94193586.8 | 申请日: | 1994-09-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44915C | 公开(公告)日: | 1999-09-01 |
发明(设计)人: | D·瓦斯拉基斯;R·列吉;N·塞奎德;W·里特尔;T·里切特;S·冯塔帕维泽 | 申请(专利权)人: | 埃尔弗安塔法国公司;亨克尔两合股份公司 |
主分类号: | C10L1/22 | 分类号: | C10L1/22 |
代理公司: | 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专利商标事务所 | 代理人: | 孙爱 |
地址: | 法国***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中间 馏分 低温 操作性 添加剂 组合 | ||
1.改进中间馏分低于-20℃的低温操作性的添加剂组合物,其特征在于它包括30%~60%(重量)的一种可滤性添加剂和40%~70%的下述组分组成的混合物:
(ⅰ)60%至94%(重量)的一种重均分子量为300至10,000的抗沉降剂,用下述(a)和(b)反应制备:
(a)至少一种选自马来酸酐和烷基马来酸酐、链烯基有10至32个碳原子的链烯基琥珀酸酐、二羧酸以及它们相应的低烷基二酯的脂肪二羧酸类化合物;
(b)一种含伯胺官能基的多胺,相应的通式如下:
式中R为1至32个碳原子的饱和脂族烃基,R′选用氢原子或含1至32个碳原子的饱和脂族烃基,n为2至4间的整数,m是1至4间的整数;
将上述二羧酸类化合物和上述多胺化合物用一种沸点为70℃至250℃的烃溶剂稀释,稀释比例按上述多胺化合物与二羧酸化合物摩尔浓度比为0.3至0.8,然后,在120到200℃之间进行反应;
(ⅱ)6%-40%(重量)的一种重均分子量为15,000到50,000之间的稳定分散剂,它由(A)和(B)获得:
(A)至少有一步由6至24个碳原子的饱和直链醇与包括丙烯酸及其卤化物一类的有机酸进行的酯化反应;
(B)至少有一步由前一步酯化反应得到酯自身进行的聚合反应,或者与至少一种共聚化合物进行的聚合反应,这些共聚化合物选自马来酸酐、烷基马来酸酐和链烯基琥珀酸酐、丙烯酸、富马酸及这些酸的酯的二羧酸类化合物;
这样得到的聚合物中,12至14个碳原子的烷基链含量大于20%(重量),最终的含量大于20%(重量),最好16个碳原子以上的烷基链含量大于20%(重量)。
2.按照权利要求1的组合物,其特征在于制备所述抗沉降剂所选用的多胺如下式表示:
R-NH-〔-(CH2)n-NH-〕m-H (Ⅰ)
式中R为12至32个碳原子的饱和脂族烃基,n是2到4的整数,m是1至4间的整数。
3.按照权利要求1的组合物,其特征在于制备所述抗沉降剂所选用的多胺如下式表示:
式中R和R′可以是相同或不同的含1至24个碳原子的直链烷基,n为2和4间的整数,m是1到4间的整数。
4.按照权利要求1至3之一的组合物,其特征在于用于制备所述抗沉降剂的二羟酸类化合物选自马来酸酐和烷基马来酸酐特别是甲基马来酸酐、及由至少一种含10至32个碳原子的烯烃与马来酸酐反应得到的链烯基琥珀酸酐。
5.按照权利要求4的组合物,其特征在于二羧酸类化合物是十八碳烯琥珀酸酐和十二碳烯琥珀酸酐。
6.按照权利要求1的组合物,其特征在于参与酯化反应的饱和直链醇是由一种含8至22个碳原子的烷基链构成。
7.按照权利要求1的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酯反应(A)中采用的有机酸是丙烯酸。
8.按照权利要求1的组合物,其特征在于稳定分散剂是一种聚合物,通式如下:
式中R1和R2相同或不同,表示一个氢原子或一个含1至30个碳原子的饱和脂族基团,R3表示一个氢原子或一种选自马来酸酐、烷基马来酸酐和链烯基琥珀酸酐、丙烯酸和富马酸的二羧酸类化合物的基团,p是1到100间的整数,q是1到10间的整数。
9.按照权利要求1的组合物,其特征在于稳定分散剂是一种聚丙烯酸烷基酯,如下式所示:
其中R2是一种含8至22个碳原子的饱和脂族烃基,q是1至50之间的整数。
10.按照权利要求1的组合物,其特征在于稳定分散剂是一种共聚物。
11.按照权利要求1或权利要求10的组合物,其特征在于共聚物由90到99%(重量)的至少一种每个烷基链含8至22个碳原子的丙烯酸烷基酯,和10至1%(重量)的至少一种共聚化合物组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埃尔弗安塔法国公司;亨克尔两合股份公司,未经埃尔弗安塔法国公司;亨克尔两合股份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4193586.8/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制备前体药的方法
- 下一篇:以微粒为媒介的大豆植物和品系的转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