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提高致冷系统效率的装置无效
申请号: | 94194359.3 | 申请日: | 1994-11-03 |
公开(公告)号: | CN1141075A | 公开(公告)日: | 1997-01-22 |
发明(设计)人: | 加里·E·菲利普 | 申请(专利权)人: | 加里·E·菲利普 |
主分类号: | F25B41/00 | 分类号: | F25B41/00;F15D1/06 |
代理公司: | 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专利商标事务所 | 代理人: | 刘志平 |
地址: | 美国加***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提高 致冷 系统 效率 装置 | ||
1.一种提高由压缩机、冷凝器、蒸发器、膨胀装置和循环致冷剂组成的热交换系统效率的装置,包括:
(a)带有一个致冷剂入口和一个致冷剂出口的液态致冷剂容器,其中所述的容器位于热交换系统中,在冷凝器和蒸发器之间及
(b)为使液化致冷剂产生湍流与所述容器相连的构件。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该产生湍流构件至少包括一个固定的带角度叶片,位于该容器中所述致冷剂出口附近,并且当所述致冷剂排出该容器时,此叶片在所述致冷剂中产生湍流。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该产生湍流构件包括:
(a)位于所述致冷剂出口附近的圆盘,
(b)该圆盘有一中央孔,可使排出的致冷剂从中通过,
(c)该圆盘上有一组固定的带角度叶片,并
突入到所述中央孔,并且所述一组叶片提高了排出致冷剂的湍流强度。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产生湍流的构件还包括:
(a)当致冷剂进入该容器时在致冷剂中产生湍流的第一装置和
(b)当致冷剂排出该容器时在致冷剂中产生湍流的第二装置。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装置包括使进入的致冷剂在该容器内产生旋转运动的装置。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运动装置包括一个可使进入的致冷剂沿一适当途径输送,以便在所述容器内产生旋转运动的管子。
7.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二装置至少包括一个固定的带角度叶片,并位于该容器中致冷剂出口附近,并且所述的叶片在致冷剂排出该容器时,使所述致冷剂产生湍流。
8.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二装置包括至少一个固定的带角度的叶片,并位于该容器中所述致冷剂出口附近,并且该叶片在所述旋转致冷剂排出该容器时,使所述旋转致冷剂产生附加的湍流。
9.一个提高由压缩机、冷凝器、蒸发器、膨胀装置和循环致冷剂组成的热交换系统效率的装置,包括:
(a)一个盛装液态致冷剂的大致为圆筒形容器,其顶部有致冷剂入口,其底部有致冷剂出口,并且该容器位于热交换系统中在冷凝器和蒸发器之间,
(b)与所述顶部相连的使致冷剂产生湍流的第一装置,及
(c)与底部相连使致冷剂产生湍流的第二装置。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装置包括使进入的致冷剂在所述容器内产生旋转运动的装置。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旋转运动装置包括一突入容器顶部的管子,设成使进入的致冷剂沿一有利于在该容器内产生所述旋转运动的通道输送。
12.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装置包括一组固定的带角度的叶片,其位置在该容器的底部,并且该组叶片在所述致冷剂排出该容器时,使所述致冷剂产生湍流。
13.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装置包括一组固定的带角度叶片,位于该容器内所述致冷剂出口附近,并且该组叶片在所述旋转致冷剂排出该容器时,使所述旋转致冷剂产生更多的湍流。
14.一个提高由压缩机,冷凝器、蒸发器、膨胀装置及循环致冷剂组成的热交换系统效率的装置,包括:
(a)一个由圆筒构成的液态致冷剂容器,由顶端帽和底端帽封闭两端,其中该容器位于冷凝器和蒸发器之间的热交换系统内,
(b)一个位于所述容器顶部的致冷剂入口,
(c)一个位于所述容器底部的致冷剂出口,其中,所述致冷剂出口的位置不低于所述冷凝器大致最低点,
(d)与所述顶部相连,使致冷剂产生湍流的第一装置,
(e)与所述底部相连,使致冷剂产生湍流的第二装置。
15.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装置包括使进入的致冷剂在该容器内产生旋转运动的装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加里·E·菲利普,未经加里·E·菲利普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4194359.3/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