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喷雾补炉装置无效
申请号: | 94194478.6 | 申请日: | 1994-12-12 |
公开(公告)号: | CN1137295A | 公开(公告)日: | 1996-12-04 |
发明(设计)人: | 熊谷·Y;长原·N | 申请(专利权)人: | 明太克国际公司 |
主分类号: | C21B13/02 | 分类号: | C21B13/02 |
代理公司: | 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专利商标事务所 | 代理人: | 郑修哲 |
地址: | 美国***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喷雾 装置 | ||
本发明涉及用喷雾料修补已热熔蚀的炉身内的炉衬的补炉装置,更具体地涉及通过自动连续地排出大量的喷雾料迅速地修补要修补的地方的多桶补炉装置。
随着目前炉子的容量逐渐增加,现在使用4000-5000立方米的大尺寸炉子。另外,由于例如炉内使用的耐火材料的改进,使炉子寿命逐渐延长。但是炉子使用时自然会发生损坏,特别炉身的损坏是严重的。因此,为了进一步延长炉子的寿命和进行有效的操作,也须用例如喷雾料修补炉身的熔蚀处。
为满足上述要求,已出现了多种补炉装置。但是,最广泛用的方法如图3所示。该补炉装置1包括料斗3,它接收袋2装的材料,袋2用叉式升降机传送,一个预调节板6,在所述的喷雾料由料斗通过供料器4供送时,通过喷雾装置5把初步加入的水与喷雾料混和;一个喷雾机7,接收被预调节板4预调节的喷雾料,和通过料管8之类气动传送容纳在喷雾机7中的喷雾料送入位于炉9内的自动喷雾机10中。
广泛地用作喷雾机7的上述实例的喷雾机包括:例如图4A所示的力矩排出双结构室型的喷雾机,其中两个室(上室及下室)连接成使它们能被单向阀开闭,并且材料从下室供应;如图4B所示的转子型喷雾机,其中具有多个沿垂直方向穿过的通道的转子绕垂直轴转动同时供送材料;如图4C所示的具有转动供料器的叶枪型喷雾机,其中具有沿水平方向延伸的一对槽道的转子绕水平轴线转动同时供送材料。在这种补炉装置1中,当陶瓷粉状的喷雾料通过预调节器6时,它以已加入初步加入的水的状态连续供到喷雾机7,以这种方式供应的喷雾料穿过阀,例如在喷雾机7中的转子,随后由高压装置11经由料管8,从喷雾机7送入炉9内自动喷雾机10,高压装置包括例如:如压气机之类的空压装置,及如空气软管之类的压缩空气传送装置(其用来传送空压装置产生的压缩空气),随后在把预定量的水混入材料后,从炉内自动喷雾机10的喷嘴喷出喷雾料喷到炉9的炉身的熔蚀部分,进行要求的补炉操作。这种补炉工作从喷雾料已送入料斗3后开始喷雾就连续进行直到完成喷雾,该工作是在一个操作者在炉9的炉身顶部通过窥孔12观察炉9的内部进行遥控操作的。在这种已知的喷雾补炉装置1中,要修补的地方及熔蚀的状况事先估计好,在料斗3连续地供入补炉要求的补炉料的同时进行补炉工作。
但是在进行补炉时,炉子的操作必须停止,因此考虑炉子的工作效率,要求补炉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完成。尽管如此,过去喷雾补炉装置1排出补炉料的容量也达到每小时5至7吨,对于要补炉的装置来说,这个容量相当小,特别对于现在的大尺寸炉子来说更是如此,因此使补炉时间延长,也相应地延长了停炉的时间。因此要求发展排料量为每小时10至20吨以上的喷雾补炉装置。
另外,过去的喷雾补炉装置,在预调节器6中,用喷雾装置5把初步加入的水加到陶瓷粉形式的补炉料中,因此补炉料在这时就开始胶凝。因此要求把初步加入的水已混入的补炉料尽快地供入炉内的修补区。但是例如上述的阀,转子和转片设在喷雾机7中以保证均匀供送补炉料。但是力矩排出双结构室型的装置的缺点是由于有由阀的作用打开的双室,只适合于少量的排料,而不适合大量排料,另外例如开关阀时的操作要求有经验。另外,转子型及转片型装置的缺点是要求更换设成包着转子和转片的橡胶密封材料,因为在喷雾操作时它们易磨损,并且需要常常中断操作,有许多昂贵的部件,因此运行成本相当高。另外,实践中最大的喷雾排出量不大于每小时7吨,远不能达到要求的每小时10吨到20吨的排出速率。另外,喷雾机的操作也要求控制排出压力及排出量方面高度的技术要求。
另外,在过去的装置中,在把喷雾料供入喷雾机时把初步加入的水与补炉料混合起来的预调节器6是必不可少的以便防止喷雾机中产生灰尘,因此所述的喷雾料粘到装置内并在操作中胶凝,这种情形常使补炉工作中断以进行清理。因此过去的补炉装置1总要准备两个预调节器6和喷雾机7,并且需要一个操作程序,当其中之一在工作时,另一个在清理。但是由于空间及成本的有效性,这种程序并不是希望的。
另外,在过去的装置中,用作补炉料的喷雾料粉在开口的周期内传送及供入料斗3中。因此在周围产生大量灰尘,工作环境明显地恶化,对于操作者特别是在连续长期工作的情形下,健康问题是非常严重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明太克国际公司,未经明太克国际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4194478.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