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以挠性片状物形成拱状体的改良构造无效
申请号: | 94200438.8 | 申请日: | 1994-01-14 |
公开(公告)号: | CN2194258Y | 公开(公告)日: | 1995-04-12 |
发明(设计)人: | 陈胜利 | 申请(专利权)人: | 陈胜利 |
主分类号: | B29C65/54 | 分类号: | B29C65/54 |
代理公司: | 大兴县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高云瑞,绳立成 |
地址: | 台湾省台北县三*** | 国省代码: | 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片状 形成 拱状体 改良 构造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以挠性片状物形成拱状体的改良构造,尤其是一种关于将两片挠性片状物连接而形成拱状体的构造。
由于发泡塑料具有质轻、柔软、价廉与色泽鲜艳等特性,近年来被用来大量制造成各种不同厚度的板材,供玩具厂商或礼品制造厂商冲切后,粘合成各种不同的玩具出售。玩具的造型中有许多拱状体,如:帽子、玩偶的嘴巴或头、鱼的身体、…等,都是利用拱状体来加强玩具的立体感与趣味性。
传统拱状体结构如图5所示,在第二片状物(2)的端部(20)涂胶,然后将第一片状物(1)弯曲,并使第二片状物(2)的端部(20)靠紧第一片状物(1)的内缘,必须等胶凝固后才可松手。有时候因环境因素的关系,粘胶凝固缓慢时,还需使用特殊的夹具来夹持第一片状物(1),否则会因其本身的张力而张开。
因此,传统的构造,有以下缺点需要改良:
(1)必须用粘胶以手工粘接,而粘胶的应用对人体有不良影响。
(2)粘合速度很慢,使制造成本高居不下。
(3)粘合后,两片片状物很容易松脱,而影响产品质量。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以挠性片状物形成拱状体的改良构造,该构造不需要粘胶,即可快速将两片片状物结合构成拱形体。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拱形体由第一片状物与第二片状物构成,第一片状物的两端设有孔,第二片状物的两端各设有颈部,各颈部的外缘分别设有扩大的扣合部,该扣合部与第一片状物的孔相互对应。
第一片状物用来形成拱形物,将第二片状物两端的颈部套于第一片状物的孔中,且利用扣合部扣住第一片状物上的孔,使第二片状物形成拉杆作用,将第一片状物保持弯曲构成拱形。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完全舍弃传统粘胶的作业方式,可使作业人员不会处在被强力粘胶污染的空气环境中,尤其不必等待,即可使第一片状物与第二片状物快速连接,且连接后不易脱落。
下面结合附图所示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A-A剖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4是第三种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5是传统拱状体的结构示意图
实施例1:如图1、2所示,本例所述结构由准备形成拱状面的第一片状物(1)与准备形成拉杆的第二片状物(2)构成,所述两片状物均采用乙烯基醋酸乙稀脂(Ethylene-Vinyl Acetate)EVA制成。其中在第一片状物(1)的两端分别设有孔(11)与(12),在第二片状物(2)的两端分别设有一颈部(21)与(23),且在各颈部的外端,设一扩大的扣合部(22)与(24)。颈部(21)、(23)的宽度略小于第一片状物(1)的孔(11)、(12),但扣合部(22)、(24)则大于孔(11)、(12)。并且第二片状物(2)的颈部(21)至(23)的距离,小于第一片状物(1)的孔(11)与(12)的距离。
组合时,略将第一片状物(1)弯曲,然后把第二片状物的扣合部(22)、(23)分别穿过第一片状物的孔(11)、(12),并使颈部(21)、(23)卡在孔(11)、(12)上。由于第二片状物(2)的颈部(21)至(23)的距离,小于第一片状物(1)的孔(11)与(12)的距离(如图2),因此第二片状物(2)可形成拉杆作用,而将第一片状物(1)保持形成拱状面,且由第二片状物(2)的扣合部(22)、(24)可通过孔(11)与孔(12)扣住第一片状物(1),使第一片状物(1)与第二片状物(2)不会松脱。
本例所述构造,在生产过程中,其中第一片状物(1)及设于其上的孔(11)与(12),以及第二片状物(2)及设于其上的颈部(21)、(23)与扣合部(22)、(24),均由模具一次冲切形成,因此不需另外加工。
实施例2:如图3所示,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所述方案基本相同,只是其在其颈部(21)与扣合部(22)的衔接处可略缩小为凹部(211),使扣合部(22)在穿过第一片状物(1)的孔(11)时,能吸收因挤压所发生的形变,而更容易穿过孔(11)。
实施例3:如图4所示,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所述方案基本相同,只是其第二片状物(2)的颈部(21)缩小,装配后可以使第一片状物(1)被夹持于第二片状物(2)的本体与扣合部(22)之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陈胜利,未经陈胜利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4200438.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