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釜用机械密封装置无效
申请号: | 94200829.4 | 申请日: | 1994-01-25 |
公开(公告)号: | CN2186330Y | 公开(公告)日: | 1994-12-28 |
发明(设计)人: | 朱金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朱金明 |
主分类号: | F16J15/16 | 分类号: | F16J15/16 |
代理公司: | 北京化工学院专利代理事务所 | 代理人: | 何清 |
地址: | 100029 北京市***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机械 密封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机械密封装置,特别是一种釜用机械密封装置。
目前的釜用机械密封装置的基本结构如图1所示:在密封箱11内的搅拌轴14上套装有一随其转动的轴套12,轴套12上套固有内装有弹簧10的弹簧座9,在弹簧座9的轴侧端面两侧各设有一动环7,与两动环7相接触密封的是两个固定在静环座13和5上的静环6,在两动环7的与轴套12套合处装放有密封环8,密封环8位于动环7的钢套71和浸渍石墨件72装配或粘接面73的下侧。参见图1和图2,在密封箱11内腔111中充装有压力油,其密封原理是:依靠大于所密封的釜内介质的压力的压力油将介质密封,因此,其前提条件是要使内腔111中的压力油的压力始终不外泄并大于介质的压力。而现有的釜用机械密封装置是达不到这一要求的,其原因如下:
因密封环8位于两装配件71和72装配面73的下侧,因此,当内腔111中的压力油的压力超过2.5MPa时,压力油则可通过钢套71和石墨件72的装配面73泄漏到密封环8的上部,即从A点泄漏到B点,参见图1和图2,因此,泄漏到B点的压力油则可沿着静环6和静环座5与搅拌轴14套装处向外泄漏,经泄漏后,内腔111中的压力油的压力P1则很快下降并小于釜内介质的压力而变成P2,使得动环7的密封面处的比压减小,而釜内有害气体冲开动、静环的装配面73而外泄,这是绝对不能允许的。其关键就在于动环7的结构不合理。
另外,现有釜用密封装置的下部与搅拌轴14之间没有轴承,这就造成了搅拌轴14受径向力后的变形,并造成搅拌轴的摇摆或振动,使搅拌轴与密封件之间磨损加速,故往往造成密封件的损坏和釜内介质的严重外泄。
此外,现有密封装置的密封箱11的下法兰是与反应釜盖1直接连接的,密封时所产生的少量压力油会顺搅拌轴配合间隙下窜流入反应釜中,故会造成混合釜内介质的不纯。再加之搅拌轴的晃动及密封件的磨损,此情况是经常发生的。因此,现有密封装置只能用于350转/分以下、120度以下、2.5MPa以下的低速、低温及中低压工况。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在于克服现有技术所存在的上述缺点和不足,而提供一种密封可靠,搅拌轴不易晃摆的釜用机械密封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下面的技术方案实现的:
在密封箱内的搅拌轴段上套装有随其转动的轴套,轴套上套固有弹簧座,弹簧座的轴向侧各有一与其联动的动环,与动环相邻的是两静环,与两静环相接触密封的是两个与弹簧座连动的动环,在两动环与轴套的套合处装有密封环,密封环位于动环的钢套和与其压配的石墨件的压合面的上侧,以使密封箱内腔的压力油经压配面泄漏后仍会返流到内腔,故可保持内腔中的压力油压力始终大于釜内介质的压力。在搅拌轴下部带冷却器的轴承座内装有轴承。
由上可见:本实用新型的显著效果是:
1、因密封环设置在动环的钢套和石墨件压配面的上侧,即石墨件的轴向长度加长;因此,内腔中的压力油在泄漏后仍能返流到内腔中,使得内腔中的油压始终大于被密封的介质压力,因而,密封效果极佳。
2、结构简单,可用于新的设计或原有旧密封装置的改造。
3、搅拌轴下段轴承的加设,不仅防止了搅拌轴的晃动,而且,也防止了密封件的加速磨损。
4、导油环的设置,既可起到防止少量泄漏后进入轴承下部后的油的导出问题,又可防止与介质的混掺问题,还可以保证轴承部位的正常润滑。
5、适用于1.6-10MPa的高压;0-300度的高温及80-950转/分的高速反应釜上。
本实用新型的具体结构是通过下面的实施例及其附图实现的。
图1是现有釜用密封装置的结构剖面图。
图2是图1中动环的结构放大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剖面图。
图4是图3中动环的结构放大图。
下面将结合附图3至附图4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结构进行详细地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朱金明,未经朱金明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4200829.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照相机三脚架的旋转座
- 下一篇:助行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