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倾斜触发报警器无效
申请号: | 94201162.7 | 申请日: | 1994-01-08 |
公开(公告)号: | CN2177972Y | 公开(公告)日: | 1994-09-21 |
发明(设计)人: | 叶建伟;蒋辛炎 | 申请(专利权)人: | 叶建伟 |
主分类号: | G08B13/14 | 分类号: | G08B13/14 |
代理公司: | 宁波市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李旭 |
地址: | 315600 浙江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倾斜 触发 报警器 | ||
一种倾斜触发报警器,涉及位置发生改变时能够发出报警声的报警器。
防盗报警是人们一直在研究的课题,为解决这一问题人们研制出了各种结构的报警器。如中国专利2051369U公开的《微型多用电子报警器》就是其中的一种。该报警器利用物体位置变动而启动报警,它由杠杆——重球触发开关与电子报警电路组成,虽然具有体积小、造价柢,易于生产的优点,但是,这种报警器也具有这样几方面的缺点:①只要一发生倾斜就会发出报警声,给人们正常的移动或搬运造成不便;②由于有部分结构露在外部,使盗窃者比较容易破坏该报警装置;③倾斜接触开关部分加工相对较复杂。
针对上述缺陷,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倾斜移动报警功能,且可以锁闭、安全可靠的倾斜触发报警器。同时提供一种加工简便的倾斜触发报警开关也是本实用新型的目的之一。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这样的技术方案:由盖子与盒体构成封闭壳体,通过防拆机构将二者彼此固定,而且在壳体的侧壁上固定有锁控开关,在壳体内安装有倾斜触发开关和报警电路。锁控开关、倾斜触发开关、防拆机构中的防拆开关均与报警电路相接。
倾斜触发开关由带弧形侧壁的金属盒子、钢珠、固定在金属盒子内的绝缘板及固定在绝缘板上的铜片组成。两根引线分别从金属盒子外壳及铜片上引出。弧形侧壁与绝缘板构成一空腔。当钢珠在弧形侧壁上移动到一定位置时,即可在金属盒子外壳与铜片之间造成短路接通。
本实用新型由于采用锁控开关,使用者可以通过钥匙关闭倾斜触发开关,避免了误报警;同时由于采用封闭壳体,所有装置均位于壳体中,并通过防拆机构将壳体封闭固定,有效地提高了报警器自身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倾斜触发开关采用带弧形侧壁的金属盒子加钢珠的结构更具有制造方便、灵敏度高的优点;而且本实用新型并不排斥现有报警器倾斜移动报警的功能。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部分剖视图。
图3为倾斜触发开关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报警电路原理图。
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描述。
参见图1,在盒体的侧壁上固定一只锁控开关(1),通过钥匙(8)来控制此开关的开启与关闭。电源(6)安装在盒体(4)内的底板上,在盒体内的底板上还固定有倾斜触发开关(2)、报警线路板(3)、扬声器(5)及防拆机构(7)。又参见图2,防拆机构由凸臂螺栓(9)及防拆开关构成。凸臂螺栓从盒体(4)底部穿过与盖子(14)上的螺孔相螺接,并由此将盖子与盒体相固定,形成封闭壳体。防拆开关包含有支片(10)、静触片(12)、弹簧(11)及动触片(13)。支片、动触片及弹簧分别固定在盒体的底板上,动触片铰接在支片上。并且动触片一端支在凸臂螺栓的凸臂上,另一端压在弹簧上。若凸臂螺栓被退出封闭壳体时,动触片的一端由于弹簧作用而上移,并与静触片相触,从而接通防拆开关使报警电路启动。
倾斜触发开关的结构参见图3,由带弧形侧壁的金属盒子(18)、钢珠(16)、固定在金属盒子内的绝缘板(17)及固定在绝缘板上的铜片(19)组成。带弧形侧壁的金属盒子可以是圆形金属盒子,也可以是半圆形金属盒子。在金属盒子内的底面上固定有一块竖起的绝缘板(17),绝缘板上固定有铜片,绝缘板与弧形部分构成空腔。两根导线(15)分别从铜片与金属盒子上引出。钢珠放在空腔内弧形部分,当金属盒子的位置发生改变时,钢珠在弧形部分滚动。若钢珠滚到特定位置时,将铜片与盒子之间短路接通,也即接通了倾斜触发开关。同时在金属盒子上还固定有支架(20),以便通过支架将金属盒子固定在封闭壳体内。
本实用新型的报警电路参见图4,核心元件为KD系列发声集成块,发声器件可以为扬声器,也可以用压电晶体作发声元件。倾斜触发开关K1同锁控开关K2串联后再与防拆开关K3并联组成开关电路。该开关电路再串入KD系列发声集成块的触发极与电源正极之间。报警电路的元器件全部装在报警线路板(3)上。
使用时,将本实用新型通过凸臂螺栓固定在自行车、摩托车等物上。在正常使用时,使用者用钥匙将锁控开关打开,使倾斜触发开关处于关闭状态;当使用者合上锁控开关后,倾斜触发开关开始工作,一有移动或倾斜即发出报警声。若窃贼想拆去本报警装置时,防拆机构中的防拆开关接通报警器发出报警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叶建伟,未经叶建伟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4201162.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