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磁电耦合调节器无效
申请号: | 94201345.X | 申请日: | 1994-01-21 |
公开(公告)号: | CN2185009Y | 公开(公告)日: | 1994-12-07 |
发明(设计)人: | 刘丹 | 申请(专利权)人: | 刘丹 |
主分类号: | H02K51/00 | 分类号: | H02K51/00;H02P17/00 |
代理公司: | 天津市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任富起 |
地址: | 300457 天津市经***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磁电 耦合 调节器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对传动比、转速、转矩等转动参数能够进行无级调节的磁电耦合调节器。
目前转动的无级调节系统大致可分为如下几类:
第一类,用于电机类产品的电源控制系统,这种控制系统,尤其是交流电机的控制系统大都采用变频调速方式,在工作中需要一套电源逆变系统,其成本高,结构复杂。
第二类是机械式无级变速系统。以手动调节为主,其控制精度低,而且一般只能调节一项转动参数,适用范围不大。
第三类是耦合式转动传递调节系统,一般也被叫作“滑差调速器”的调节系统。这种系统由于采用电子控制方式,所以调节精度高,但因滑差调速系统需要用电产生磁场,这就必然要耗费大量的能量,因此系统的效率较低。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提供一种用途广泛、价格低,效率高的磁电耦合调节器。
本磁电耦合调节器,主要由外套1、输入轴2、输入转子铁芯3、永磁体4、输出轴5、输出转子外套6、输出转子线圈组7、转动控制电路、斥力永磁体组8、9,测速系统10、气隙调节推杆11组成,其特片在于外套1用盈配合与轴承G1、G2相联,轴承G1、G2的另一端通过螺母锁止机构与输出轴5相联,输出轴5为一个带有滑轨的套筒式结构,其滑轨可使输出转子外套6在其上作与轴向平行的移动,在输出转子外套6的内侧通过紧配合联接由硅钢片及导线构成的一组或多组输出转子线圈组7,每一组线圈组的引出线通过导线与安装在输出转子外套6上的电控制系统中的一组电流控制元件13相联,线圈组7与轴线成-0°-90°的圆锥角,输入轴2通过与其紧配合的轴承G3、G4与输出轴5的内侧相联,在输入轴2上靠过盈配合固定有输入转子铁芯3,在转子铁芯3的外侧粘接着已磁化的一对或多对稀永磁体4,由转子铁芯3与稀土永磁体4所构成的输入转子的外侧面也与轴线成一个与线圈组7相平行的圆锥角,及力永磁体组8、9是由粘于输出输子外套6两侧有稀土永磁环8及一对或多对与稀土永磁环8极性排斥的稀土永磁体9所构成的,其中一侧的斥力永磁体组9通过压力弹簧12与外套1相联,另一侧的斥力永磁体组9与气隙调节推杆11相联,测速系统10是由固定于输出轴外套6上的磁敏元件(或线圈)10以及固定于弹簧12上的斥力永磁体组9构成,测速系统10的测速信号由导线引至频一压变换集成电路18中,转控制电路是由电流控制元件13,电流控制电路14,压控振荡器15,发光二极管16,光敏元件17,频一压变换集成电路18,电压运算放大器19构成。
附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转动控制电路方框图。
图1中的外套1是通过轴承G1、G2起支撑整个磁电耦合机构的作用、它可以用内轴支撑方式,也可以用输入轴、输出轴支撑方式。永磁体4及输出转子线圈组7的作用是在二者产生相对运动时,能在线圈7中产生感生电动势,所以它们之间的安装位置可以互换,输出轴5也可以采用不带滑轨的,使其与输出转子外套6联为一整体,此时应将气隙调杆11及斥力永磁体组9取消,另外图1中的斥力永磁体组9也可以用压力轴承代替。
图2中的转动控制电路是公知技术,由电流控制元件13及电流控制电路14构成。电流控制元件13可以由一个或多个晶体管、可控硅等组成。电流控制电路14可以采用脉冲调制控制电路PWM及锁相环路控制电路PLL等多种电路。它可以安装于输出转子外套6上,也可以安装在耦合机构之外。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刘丹,未经刘丹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4201345.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四弦胡琴
- 下一篇:工程车用橡胶轮胎、链轨板组合式车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