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重油加水乳化设备无效
申请号: | 94201569.X | 申请日: | 1994-01-21 |
公开(公告)号: | CN2191032Y | 公开(公告)日: | 1995-03-08 |
发明(设计)人: | 张贵铭 | 申请(专利权)人: | 张贵铭 |
主分类号: | B01F3/08 | 分类号: | B01F3/08;B01F5/00 |
代理公司: | 黑龙江省专利服务中心 | 代理人: | 翟琦 |
地址: | 150040 黑龙江省*** | 国省代码: | 黑龙江;2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重油 加水 乳化 设备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乳化设备,特别是一种乳化筒式重油加水乳化设备。
目前广泛使用的重油加水乳化设备种类很多,有超声波型、叶片搅拌型,乳化筒型等几种,超声波型和搅拌型的设备体积较大,造价也高,同时,使用寿命较短,因此不太适用;乳化筒型设备使用时油的进出口压力差较大,设备极易损坏,而且大流量时需多个乳化筒并联使用,乳化效果也不好。
本实用新型的任务是:设计一种体积小、安装方便、乳化效果好,乳化量大且适应范围宽的重油加水乳化器。
本实用新型的任务是以如下方式实现的:乳化器主体外形为圆柱体,其内设置有多层乳化室,每层乳化室均由隔板隔成4等份,该乳化室由内乳化圈,外乳化圈和平乳化环组成一环槽构成,内乳化圈、外乳化圈和平乳化环上都设有多个小孔,与乳化器主体通过管路相连通有一个热交换器,在热交换器和乳化器之间装有水和添加剂流量计,在乳化器的进出口处均装有压力表。
本实用新型由于乳化室由内乳化圈,外乳化圈和平乳化圈组成环槽形乳化室,并且内乳化圈上端由阻头封住使进入内乳化圈的重油只能从内乳化圈壁上的小孔射入乳化室,外乳化圈上端由外圈封住,使外乳化圈外部的重油只能从外乳化圈壁上的小孔射入乳化室,部分重油从平乳化环上的小孔射入乳化室,重油由三个方向同时以高压高速射入各乳化室使每个乳化室内产生很强的紊流状态,经过多层乳化室的反复乳化,使重油达到理想的油包水小颗粒,因此乳化效果好;本实用新型由于采用了内外乳化圈结构,而且,内乳化圈、外乳化圈和平乳化环上都设有多个小孔,这样使有小孔的面积增多数倍,因此乳化量大,一根乳化筒可与任何流量的泵配合使用。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主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侧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乳化筒的剖面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乳化器的主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乳化器的顶视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热交换器的剖面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安装工作图;
本实用新型的最佳实施例:
如图3所示:乳化筒内有多层乳化室3。各乳化室之间由间隔套13支承,由螺杆14联接为一体。装入乳化筒时,下端由支承件12支承,上端由上盖15压紧后焊为整体。重油的进口10焊在底圈11上,重油的出口16焊在上盖15上。在乳化筒外加一蒸气套管2,由进气口给入高温蒸气,对重油保温及加热。接头9和7安装进出口压力表,接头8是接清扫蒸气管,当乳化筒内阻塞时,接通蒸汽进行清扫。
如图4、图5所示:乳化室由内乳化圈22,外乳化圈19和平乳化环18组成一环槽形,环槽型乳化室由隔板17分为四个小乳化室23。内乳化圈上端由阻头21封住,使进入内乳化圈的重油只能从内乳化圈壁上的小孔射入乳化室。外乳化圈上端由外圈20封住,使外乳化圈外部的重油,只能从外乳化圈壁上的小孔射入乳化室,部分重油从平乳化环上的小孔射入乳化室。重油由三个方向同时以高压高速射入各乳化室,使每个乳化室内产生很强的紊流状态。经过多层乳化室的反复乳化,使重油达到理想的油包水小颗粒。由于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内外乳化圈结构,使有小孔的面积增多数倍。所以一根乳化筒可与任何流量的泵配合使用。
如图6所示:热交换器由蒸气筒25和热交换管24组成,热交换管由铜管做成螺旋式装入蒸汽筒内,当水从铜管中通过时,被高温蒸汽加热。水的温度由蒸汽压力来控制。
如图7所示:本实用新型是重油燃烧技术中的附助节能设备,安装时不变动原系统的任何管路的设计。利用原系统油泵为动力,在泵的吸油管路上加两个阀9和h。水和添加剂通过流量计28按比例计量出,由阀26和27控制加入重油中。再由泵29产生的高压输出。在泵29的出口管路上加装一阀30。乳化器32的入口通过阀31接到阀30的前端,乳化器的出口通过阀33接到阀30的后端。当关闭阀30、打开阀31和阀33时,高压油通过阀31进入乳化器内进行乳化。乳化后的重油通过阀33输送到喷咀进行燃烧,剩余重油通过阀34回到泵前。
图中:35为添加剂箱、36为阀、37为水箱、38为阀、39为流量计、40为热交换器、41为蒸气出口、42为热交换器蒸汽入口、43为过滤器、44为热交换器蒸汽出口、45为出口压力表、46为乳化器蒸汽入口、47为乳化器蒸汽出口、48为入口压力表、49为阀。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张贵铭,未经张贵铭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4201569.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地下通信电缆接续套管
- 下一篇:电蒸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