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可防止光柱串珠的电子霓红灯变压器无效
申请号: | 94201669.6 | 申请日: | 1994-01-22 |
公开(公告)号: | CN2179688Y | 公开(公告)日: | 1994-10-12 |
发明(设计)人: | 邢金堂 | 申请(专利权)人: | 邢金堂 |
主分类号: | H05B41/29 | 分类号: | H05B41/29 |
代理公司: | 郑州市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郭中民 |
地址: | 450007 河***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可防止 光柱 串珠 电子 霓红灯 变压器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可防止霓虹灯出现“光柱串珠”现象的电子霓虹灯变压器。
长期以来,点亮霓虹灯一直沿用一种铁芯式漏磁变压器,把工频市电升至15KV高压电点亮灯管,它的主要不足之处在于功率因数低(仅为0.29),重量大,体积也显的较为笨重,不便于现场安装等。为解决上述不足之处,近来又出现了电子霓虹灯变压器,这一技术是利用开关电源工作原理产生振荡,把工频变为20KHZ的高频高压电点亮灯管。其功率因数高达0.95以上,具有明显的节电效果,其重量也仅有一公斤左右,体积也小,便于安装,是传统铁芯式漏磁变压器的更新换代产品。
但上述的电子霓虹灯变压器也普遍地存在着以下的不足之处,即在点亮灯管时(尤其是灯管较长时)常会在霓虹灯管内出现类似水珠流动的现象(一般称之为“光柱串珠”),导致电子霓虹灯变压器这一新技术难以得到推广应用。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中的不足之处而提供一种可防止霓虹灯出现“光柱串珠”现象的电子霓虹灯变压器。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可采用以下措施来实现:
即改变振荡电路中振荡变压器T1的耦合绕组L1和L2的匝数,使其匝数不等。
振荡变压器T1中耦合绕组L1和L2的匝数之差最好为一匝。
由于本实用新型中振荡变压器T1的耦合绕组L1和L2的匝数不等,使两个开关晶体管处于不平衡工作状态,其集电极→发射极电压相差约50V,从而有效地解决了“光柱串珠”现象产生。
附图的图面说明如下: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电路原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逻辑关系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外形图。
本实用新型以下将结合实施例(附图)作以详细的描述:
如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通过桥式整流电路(Ⅰ)向振荡电路(Ⅱ)供电,振荡电路(Ⅱ)向保护电路(Ⅳ)提供取样电压,使保护电路在电路中出现空载、过载时由执行元件来切断电源;振荡电路(Ⅱ)产生的高频电流经升压变压器(Ⅲ)的次级升压后输出高压电来点亮霓虹灯管。
图1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电路原理图。以下结合附图作以描述:
市电由AA′处接入,经桥式整流电路D2-5全波整流,C4、C5滤波后向振荡电路提供约260V的直流电;R3、C6和D6组成启动电路,直流电经R3向C6充电到足以使D6导通时向开关管VT2输出一个脉冲使之导通,当VT2导通时,升压变压器T2的绕组N1和振荡变压器T1的反馈绕组L3有电流通过,由于T1上的L3、L1感应电动势使得VT1饱和导通,VT2截止;此时电流经N1和L3的电流方向与电流方向相反,L3和L2感应出反向的电动势,使原饱和导通的VT1截止,原截止的VT2变为饱和导通,形成振荡,其频率约为20KHZ;高频电流经T2的次级N2升压后由BB′处输出约15KV的高压用来点亮霓虹灯管;电路进入正反馈振荡后,启动电路不再工作。其中R7用来吸收峰值电压,R4、5向VT1、2提供偏置工作电压,D7、8是保护二极管,C1是为防止电源干扰而设置的,在霓虹灯正常工作时,VT1、2两管的“c、e”极之间各分得260V电压的一半。
在保护电路中,R1、D1、C2、R2组成半波整流分压电路,C点对地(A′)约190V,L4绕在T1磁环上经D9、C7整流滤波后形成约2V的信号电压,调整R6(w)在正常情况下Vs不导通,继电器JK不动作,JK常闭点接在全桥输入一端正常供电。当霓虹灯灯管断裂或高压线脱落而导致空载时,L4两端电压升高,经R6送至Vs控制极D点电位升高导通,JK动作切断交流供电,主电路停止工作,起到保护变压器的作用。当负载加重时,D点电位也会升高形成过载保护。反复调整R6数值,即可取得最佳保护状态。
本实用新型的电子霓虹灯变压器中振荡变压器在制作时,打破了传统的制作方法,即现有技术中都要求VT1、2平衡工作,绕组L1、L2的匝数也应相同,一般同绕2~5匝。而本实用新型则改变振荡电路中振荡变压器T1的耦合绕组L1和L2的匝数,使其匝数不等,如L1为3匝时L2则为2匝。由于L1的匝数多,致使VT1振荡比VT2强烈,这样VT1“c、e”间电压低,VT2“c、e”间电压高,在直流260V时VT1“c、e”间约110V,VT2“c、e”约150V,从而克服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的“光柱串珠”现象,这也正是本实用新型的关键之所在。
本实用新型经500小时的运行考核,使用正常,未出现过其它异常现象。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外形结构图,图中(1)是阻燃材料制成的壳体,(2)是铝合金散热器,(3)是保险盒,(4)是市电接线柱,(5)是高压供电瓷柱,(6)是安装支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邢金堂,未经邢金堂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4201669.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风冷高耦合率光治疗头
- 下一篇:一种石墨换热设备中的管板和封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