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智能经络仪无效
申请号: | 94202709.4 | 申请日: | 1994-02-03 |
公开(公告)号: | CN2185096Y | 公开(公告)日: | 1994-12-14 |
发明(设计)人: | 何宏 | 申请(专利权)人: | 何宏 |
主分类号: | A61B5/05 | 分类号: | A61B5/05;A61N1/3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00222 天津***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智能 经络 | ||
本实用新型是一种电脑式的医疗仪器。
经络学是我国传统医学的基础理论之一,经络线的存在已为现代科学用声、光、电的方法所证实。人体共有12条经络线,当人体处于正常状态时,其经络电流左右对称;当出现异常时,左右经络电流便换去平衡。通过测量经络线上的左右经络穴位电流,便可诊断出各种病症。目前根据这一原理制成的测试仪很多,但有些还需问、扣诊,或人工对所测的经穴情况进行分析;有些(如中国专利CN2070179)虽将微机电路板引入测试仪,但因内存有限,所以不利于进行病例存贮管理以及统计分析病例。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提供一种既能自动采集人体经穴电流,并根据它自动诊断、予测各种疾病,又能对病例进行自动化管理的仪器,同时它还能对患者进行治疗。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采用单片机,信号采集电路,模/数转换电路,程序存贮器、输出显示电路及通讯电路组成本实用新型。单片机做全面管理和控制,它控制信号采集电路,对有关经穴电流进行测量,即测人体电流的左右不对称性,然后模/数转换器,将所采集的模拟信号转换成计算机能识别、处理的数字量。由于单片机无内存,因此需要外接芯片,构成程序存贮器,存贮器中存放着整个系统的测控程序。单片机在测控程序的支持下,对输入的采集数据进行分析处理,最后将结果通过输出显示部分显示或打印。通讯电路将单片机与主机连接起来,主机中存有经络失衡和病况关系资料,以及自动诊断软件,根据诊断结果,经络仪对测出的兴奋点和抑制点做刺激治疗,从而调整经络达到平衡。
本实用新型将计算机引入诊断病症,这大大提高了医疗诊断的准确性,解决了某些疑难病如癌症等的早期发现难的问题,它灵敏度高,可以不通过问诊、扣诊,直接用计算机对人体的经穴电流进行分析,便可查明病症。由于采用人体难以感知的弱电信号,且测试时只接触病人的手脚表皮,因此对人体无痛无害。另外,它不仅能用于临床检测,而且还能对病例进行自动化管理及统计分析;以及对患者进行电激或针刺治疗。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电路结构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电路原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信号采集电路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模/数转换电路图
如图1、图2所示,单片机CPU的8位端口Po作输入输出端使用。当Po输出信号给EPROM时,它具有双重功能:既作程序存贮器EPROM的地址低位输出口,又作EPROM8位数据总线使用,因此Po必须进行分时复用。选择入口锁存器LS作Po口的地址锁存器,LS输出口作为地址总线的低8位与EPROM的地址低8位相连。程序存贮器EPROM的选能端由CPU的程序选通信号选通。P2口作程序存贮器EPROM的地址高位输出口及译码器YS的控制信号输出口使用;P3是与主机通讯的发、收接口及读、写接口。
信号采集电路是由开关K2,定时电路,固态继电器J,测量头A、B,与非门电路及可调电阻W1等组成,见图3,测量头A握在被测者手中,测量头B放在被测的经穴上。为确保CPU能及时接收所采集到的数据,定时电路的时间常数调至0.7秒。当K2键按下后,继电器J的J1端闭合,从测量头B采集的经穴电流,经可调电阻W1,转换为模拟电压,从Vx端输出,然后经0.7秒后J1自动打开。这时J2端闭合,由与非门电路输出0.7秒的方波,向CPU发出中断请求。,CPU通过译码器YS向缓冲驱动器SL发出选通信号S,见图2。由于采集的信号是个模拟量,而计算机只能识别处理数字量,因此模/数转换电路将所采集的模拟量转化为数字量。模/数转换电路由A/D转换器MC,缓冲驱动器SL和精隙基准电源CM构成,见图4。MC内部分为模拟部分和数字部分,模拟部分接收从Vx输入的模拟电压,模拟电压输入量程为199.9mv或1.999v,相应的基准电压为2000mv或2v,精隙基准电源CM,为其提供基准电压。数字部分采用字位动态扫描BCD码输出方式,即千、百、十、个位输流地在Q0-Q3端输出,同时在S1-S4端出现同步字位选通信号。Q0-Q3端输出的数字量通过缓冲驱动器SL输入CPU。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何宏,未经何宏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4202709.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