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装有孔式阻尼器的减压调节阀无效
申请号: | 94202738.8 | 申请日: | 1994-02-07 |
公开(公告)号: | CN2185357Y | 公开(公告)日: | 1994-12-14 |
发明(设计)人: | 魏国俭;张善群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航天工业总公司第十一研究所(京) |
主分类号: | F16K17/04 | 分类号: | F16K17/04;G05D16/0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00076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装有 阻尼 减压 调节 | ||
本实用新型专利涉及一种带有孔式阻尼器的减压调节阀。
中国发明专利CN88101480A公开了一种压力调节阀,为消除压力调节阀启闭过程中产生的排气噪音,采用了阀门开启过程分两级进行,是通过一个可以在排气阀的控制活塞上滑移的密封圈实现的。具体地说,就是利用密封圈沿着控制活塞的纵轴线方向滑移产生摩擦阻尼,消耗了干扰能而达到减振、消除排气噪音目的。采用这种减振方法的减压调节阀的优点是:当要求减压调节阀静态特性精度不很高时,使密封圈的摩擦力越大,摩擦阻尼越大,减振效果越大。其缺点是:①静态特性精度低,因为摩擦力参加静态力的平衡,摩擦力越大,静态特性偏差越大。②由于密封圈加工尺寸的偏差,装配关连件尺寸的偏差,会使摩擦力偏差较大,很难控制产品的合格率。③此专利的密封圈一般采用非金属材料,由于材料配方的差异,使用环境温度的高低、使用时间长短,会使它的硬度偏差较大,从而使摩擦阻尼性能差异较大,并且难以控制。④非金属的密封圈使用寿命短。
中国实用新型专利CN2046170U公开了一种活塞式减压阀,它的减振是通过设置了阻尼活塞和阻尼筒构成的双向阻尼器实现的。阻尼活塞与运动的阀芯相连在一起,阻尼筒与不动的阀体相连在一起。阻尼筒被阻尼活塞分割成上下两个腔,在这两个腔中分别设置各一个通孔。当阀芯受到某种干扰力使阻尼活塞加速运动时,由于阻尼筒上下两个腔中的通孔直径很小,液体在小孔中产生的收缩,膨胀和摩擦损失、消耗了干扰能,而产生了减振作用。它的优点是:①在液体系统中采用这种减压阀减振效果较好。②适合于对低频干扰振源的抗振。它的缺点是:①采用的阻尼活塞结构尺寸较大,重量较大。②不适合高频干扰振源的抗振。③气体系统采用这种减压阀减振效果差。
本实用新型专利的目的是克服上述两个专利的缺点,提供一种装有孔式阻尼器的减压调节阀。在有干扰的情况下,也能使本减压调节阀的出口参数稳定在稳定偏差内、消除噪音。
下面结合附图1、2介绍本实用新型专利的基本结构,工作原理和结构特点。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一个实施例的结构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专利中孔式阻尼器的一个实施例的结构图。
本实用新型专利的基本结构如图1所示,它包括:由主壳体1、垫片7、顶帽11、衬套17所组成的外壳组件,由膜片组件3所构成的敏感结构,由进口管咀13、过滤器14、垫片15所组成的进口机构,由主弹簧25、主弹簧上支座22、主弹簧下支座27、垫片20、顶圈19、转接套筒21、调整套筒24、锁紧螺母23所组成的主弹簧调整机构,由付弹簧12、付弹簧座10、卡环9组成的付弹簧调整机构,由阀门5、阀门座4、顶杆18、组成的节流机构,由出口管咀2、稳流塞26、垫片28所组成的出口机构,由安全阀壳体30,安全阀阀门31、弹簧32、支座33、调整螺栓34、锁紧螺母29所组成的安全阀机构,由阻尼器8所构成的阻尼机构。
调整套筒24上设有通气孔A,安全阀壳体30上设有通气孔B。
本实用新型专利的工作原理叙述如下:按图1装配好后的本实用新型专利,主弹簧下支座27、主弹簧25、主弹簧上支座22、膜片组件3、顶杆18、阀门5、阻尼器8、付弹簧12组成一套随动机构,当拧动调整套筒24,调整主弹簧25的松紧时,这一套随动机构也随之上下移动,使阀门5相对于阀门座4的开度大小有所变化,当调整开度为额定开度时,经过进口管咀13,过滤器14的高压流体、再经过这个额定开度(节流缝隙)时,由于流体的收缩、扩张、摩擦等能量损失,使得高压流体的压力下降到额定压力值,起到了减压功能。
用拧紧调整螺栓34的方法,使弹簧32压缩到某一高度,把安全阀阀门31压紧在出口管咀2上的阀门座上,产生一定的密封压力,并使其安全阀门31的开启压力P3高于减压调节阀出口额定压力的某一安全压力值。当系统发生干扰,减压调节阀的出口压力P2超过安全阀开启压力P3时,安全阀门31打开,排泄一部分流量,使其压力下降,起到保护系统安全的功能。
当入口压力P1不变,出口压力P2突然变小时,即C腔的压力变小,作用在膜片组件3上的力变小,随动机构便向上运动,使阀门5与阀门座4的开度变大,使C腔压力增加,直到恢复到原来的额定出口压力P2为止。当入口压力P1不变,出口压力P2突然变大时,即C腔的压力变大,作用在膜片组件3上的力变大,随动机构便向下运动,使阀门5与阀门座4的开度变小,使C腔压力减小,直到恢复到原来的额定出口压力P2为止,起到压力调节的功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航天工业总公司第十一研究所(京),未经中国航天工业总公司第十一研究所(京)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4202738.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