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单光源双路径光电测尘传感器无效
申请号: | 94203817.7 | 申请日: | 1994-02-22 |
公开(公告)号: | CN2185892Y | 公开(公告)日: | 1994-12-21 |
发明(设计)人: | 潘金梅 | 申请(专利权)人: | 潘金梅;白翔 |
主分类号: | G01N15/06 | 分类号: | G01N15/06 |
代理公司: | 北京科龙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张民社 |
地址: | 100076 北京***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光源 路径 光电 传感器 | ||
1、单光源双路径光电测尘传感器,其特征在于:
(A).光学头,活动机匣(19)与机匣支板(26)用活销(25)铰接,机匣支板(26)上装有护窗玻璃(14),机匣支板(26)装在防尘装置(27)的活动法兰盘(9)尾端;
a.活动机匣(19)内装有激光源(17)、上反射镜(18)、下反射镜(21)、扩束器(22)、采光调制器(23)、光电转换器(15),用活销(25)将活动机匣(19)与机匣支板(26)扣紧形成密封的暗腔;
b.扩束器(22)由一个凹透镜(38)和一个凹凸镜(39)组成;
c.采光调制器(23)的电机(24)上装有采光器(16)构成,采光器(16)上装有一片自校光反射镜(43)和一片检测光反射镜(42);
d.光学头机壳的前面板和下面板被制成机座(28),上、后、左、右面板被制成一个活动机罩(20),活动机罩(20)用折页(5)装在机座(28)上,机座(28)与定位法兰盘(6)固定在一起;
(B).反射器,上下两片反射镜(37)呈90度夹角安装在反射盒(1)的底部,反射盒(1)的盖(2)上装有护窗玻璃(36),反射盒(1)装在防尘装置(35)的活动法兰盘(34)尾端,反射盒(1)和防尘装置(35)均装在机壳(3)内,机壳(3)的前面板与定位法兰盘(33)固定在一起;
(C).防尘装置(27),活动法兰盘(9)用加长螺杆(7)与定位法兰盘(6)相连,加长螺杆(7)上在活动法兰盘(9)两侧装有两对凸凹球形垫片(10),活动法兰盘(9)与定位法兰盘(6)之间装有密封连管(8),缩管(29)的前部封装在密封连管(8)内,缩管(29)后部制有喇叭口在缩管(29)内形成锥形腔(12)、在缩管(29)和活动法兰盘(9)间形成葫芦口变形仓(11),缩管(29)前端用支轴(41)装有伐瓣(30),伐瓣(30)将缩管(29)的口盖住、并可依支轴(41)向上扬起,进气管与缩管(29)和活动法兰盘(9)间的变形仓(11)切向相通;防尘装置(35)的结构与防尘装置(27)的完全相同;
(D).在使用状态,
a.光学头和反射器分装在烟道两侧,光学头和反射器定位法兰盘(6)和(33)上的定位管(46)和(45)均与烟道相通,防尘装置(27)和(35)的缩管分别通过密封连管和定位管(46)和(45)与烟道相通;
b.激光源(17)发出的光束在活动机匣(19)内经上反射镜(18)、下反射镜(21)反射和扩束器(22)扩束后射向采光器(16),穿过采光器(16)的光束穿过护窗玻璃(14)、防尘装置(27)的锥形腔(12)、烟道、防尘装置(35)的锥形腔、护窗玻璃(36)被两块反射镜(37)反射回来、再经护窗玻璃(36)、防尘装置(35)的锥形腔、烟道、防尘装置(27)的锥形腔(12)、护窗玻璃(14)射向采光器(16);
c.采光调制器(23)的电机(24)带着采光器(16)旋转,当自校光反射镜(43)对准扩束器(22)时,来自扩束器(22)的自校光束被反射到光电转换器(15)上,当检测光反射镜(42)对准从反射器反射回来的检测光束时将检测光束反射到光电转换器(15)上,在电机(24)转动的过程中,自校光和检测光交替的被反射到光电转换器(15)上。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单光源双路径光电测尘传感器,其特征在于:
(A).防尘装置(27)的活动法兰盘(9)与定位法兰盘(6)用4根加长螺杆(7)连接,防尘装置(35)的活动法兰盘(34)用4根加长螺杆(4)与定位法兰盘(33)相连;
(B).活动机匣(19)内还装有激光源电源(44),扩束器(22)将入射激光束放大十倍;
(C).防尘装置的进气管内装有空气过滤装置,伐瓣(30)上装有配重件(40)。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单光源双路径光电测尘传感器,其特征在于:防尘装置的进气管与鼓风机相连,光学头机壳与烟道间装有撑杆(31),反射器机壳与烟道间装有撑杆(32)。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潘金梅;白翔,未经潘金梅;白翔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4203817.7/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