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后置拨动型铣夹头无效
申请号: | 94204050.3 | 申请日: | 1994-03-02 |
公开(公告)号: | CN2186625Y | 公开(公告)日: | 1995-01-04 |
发明(设计)人: | 丁鸿年 | 申请(专利权)人: | 丁鸿年 |
主分类号: | B23Q3/12 | 分类号: | B23Q3/12 |
代理公司: | 南昌市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陈守国 |
地址: | 330013 江西*** | 国省代码: | 江西;36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后置 拨动 夹头 | ||
铣夹头是金属切削铣床的主轴与圆柱直柄刀具(一般是铣刀)之间达到相对固联为目的的常用辅具,是铣床必不可少的重要附件之一。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后置拨动型铣夹头。
长期以来,国内外铣夹头的传统结构,基本上都是采用“前置推压夹紧方式”,这几乎已成了一种固定的模式。如原机械工业部JB3530-83、JB3531-83标准,实用新型专利号为CN2118611U的铣夹头,国外诸如日本圣和精密工机株式会社的铣夹头产品。基本上都属于这一类型,这就是:将弹性夹套置于夹头体对应锥孔内,都需要把锁紧螺母拧到夹头体前端外螺纹上,造就对弹性夹套从前端方向向里推压,迫使其在作微量轴移中,径向产生结构性弹性收缩,达到夹紧刀具的目的,但仍回避不了下列问题的存在:
1、在每次更换弹性夹套时,都必须先将锁紧螺母拧下,调换弹性夹套后再重新拧上去,操作十分麻烦费时。在夹紧或松驰时,要各自通过单独的螺旋副来分别执行,显得更为不便。
2、夹刀定心精度受综多因素制约,很难稳定。如:夹头体自身的内螺纹与内锥面间;弹性夹套的夹刀孔、工作锥、前压锥面间,等等,上述各件自身的误差都会最终影响到锥夹刀定心精度的稳定。
3、因受结构所局限,弹性夹套在夹持刀具有最关键地段不能置于对应的夹头体锥孔内,使其收缩无力,定心精度受干扰,造成夹刀能力逊色,操作较费力。
国内市场上还有一类铣夹头是“滚针式铣夹头”,并列为JB3534-83、JB3535-83标准。它是由夹头体,锁紧套,直筒形弹性夹套,综多的滚针,滚针保持架,孔、轴弹 性挡圈、衬垫、密封圈共11种构件所组成。它是通过拧动锁紧套,使置于其内锥与夹头体对应外锥间稍作倾斜排列的滚针发生滚动,并带动自身作微量轴移中,迫使夹头体前端的弹性薄壁筒体产生径向收缩,再间接地通过直筒弹性夹套来夹持刀具。滚针式铣夹头具有夹刀操作省力,夹刀定心精度稳定,更换弹性夹套直接等特点;但结构较复杂,构件之间相关精度要求严,特别是夹头体自身也属弹性构件,对材质、热处理有特殊要求,制造成本较高,此外在使用中,还由于薄壁筒体的形变量有限,以及形变的滞后现象,给取换直筒形弹性夹套仍会带来一定的因难和麻烦。
本实用新型在于提供一种在确保夹刀牢固,夹刀定心精度稳定的前提下,使用上更为简便、直观、省事、省时、省力、实用,结构紧凑简单,又有良好的制造工艺性的后置拨动型铣夹头。
为了达到以上的目的本实用新型其基本型同图1。它是由夹头、螺纹套,弹性夹套、螺塞、轴向定置调节螺钉,钢球等所构成,其特征在于螺塞开有叉口;夹头体对称开设了长鞍形缺口和半圆形沟槽;螺纹套内也设有半圆形沟槽;在弹性夹套的圆柱体尾部设置了扁口卡槽。上述开有叉口的螺塞能骑在夹头体的对称长鞍形缺口上,并有轴向滑动余地;螺纹套与夹头体之间通过各的半圆形沟槽由钢球联接,其位置在螺塞的前面,也可在螺塞的后面,弹性夹套尾部所带的扁口卡槽可与螺塞中心部位的叉口挂扣。总之,本实用新型可以从总体上构成一种由外力转化成从后置方向对弹性夹套作用夹持和松驰所需的轴向力。
后置拨动型铣夹头现现有国内外各种同类产品相比,具有下列明显的不同之处:
1、更换弹性夹套极为方便、迅速,一改过去必须拧去锁紧螺母后,才能取换的烦琐操作;也克服了因种种原因弹性夹套不易在夹头体中任意取下换上的困难。
2、由于结构上真正实现了“夹”与“松”两者的有机统一,促成了在使用方法上变得十分简单、直观,效果明显,因此容易被使用者接受,便于推广应用。
3、夹刀定心精度稳定。从图1中可知,夹刀定心精度仅取决于夹头体和弹性夹套,其它构件对此无干涉。
4、结构上造就了弹性夹套的夹刀工作段基本上都能置于夹头体相应的锥孔内,因此夹刀牢固、可靠、稳定、操作省力。
5、因在总体结构上造就了更换弹性夹套方便、迅速、直接、定心精度稳定的有利条件,进而在本项基本型基础上可派生出一项多功能模块式的夹刀辅具,以适应铣、钻、扩、铰、镗等多项工艺艺的需要,扩大了实用性,见图3、图4、图5、图6。
6、整体结构简捷紧凑,又有良好的制造工艺性,制造成本低。
7、将夹头体的柄部可设计成规格不同的莫氏锥柄,7:24锥柄,R8锥柄,以及适用于各种铣镗类数控机床(CNC)的锥柄等,很容易形成系列化产品,取代现有不少的老产品。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A-A面剖示图;
图3为实用新型实现铣功能的配件结构示意图;
图4为实用新型实现钻功能的配件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丁鸿年,未经丁鸿年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4204050.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