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铁路线路胀轨报警装置无效
申请号: | 94204078.3 | 申请日: | 1994-03-03 |
公开(公告)号: | CN2182112Y | 公开(公告)日: | 1994-11-09 |
发明(设计)人: | 涂森 | 申请(专利权)人: | 涂森 |
主分类号: | B61L23/00 | 分类号: | B61L23/00 |
代理公司: | 张家口市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邵学锋 |
地址: | 075200 河北***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铁路 线路 报警装置 | ||
本发明属于保证交通安全的装置,具体的说是属于铁路线路胀轨报警装置。
铁路无缝线路胀轨跑道是无缝线路丧失稳定性时发生的一种大的变形现象,如不及时发现处理,对行车安全危害极大 现在国内外都在致力研究探测钢轨所受纵力的方法,如使用激光、X光、超声波、震动频率、导磁变化等方法,但迄今未能应用于生产之中 目前国内仍靠人工检测,胀轨跑道存在的隐患较大。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自动报警装置,能够及时,有效地发现胀轨跑道隐患,减少事故发生。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这样的,在预制混凝枕时,枕内增设两条耐压绝缘的铜心线,承轨槽处增留两个安装报警仪的园孔。枕内增设的两条铜心线分别和固定混凝枕的罗栓、报警仪相联。由于现在铁路线上的两股钢轨兼用作行车信号灯所需电流的导线,当钢轨几何运动没达到胀轨时,报警仪使电路处于断开状态,钢轨几何运动达到胀轨时,报警仪使电路开通,两股钢轨在故障地点形成联电,行车信号灯变为红色。一般情况下,钢轨胀轨发展为钢轨跑道有一个过程,先由较大的几何尺寸变化发展为胀轨,再由胀轨发展为轨枕变形即钢轨跑道。本装置在发生胀轨后,而未发生跑道时即可报警,可以减少事故发生。
使用本装置可以提高胀轨隐患的检测率,减少事故发生。该装置成本较低,可在现有线路上稍加改造即可,使用方法简单。
下面结合附图作进一步说明:
图1为实施例一的报警仪结构图。
图2为装在混凝枕上的报警仪装置电路联接示意图。
图3为实施例二报警仪结构图。
图1中外壳【1】是用绝缘材料制作的空心园柱体。在壳内中间固定有一金属盒【6】,金属盒通过两端的钢丝弹簧【5】、【7】与接触器始端【4】、【8】相接,磁性金属圈【3】、【9】分别固定在报警仪外壳两端的内壁上。【10】为两条线路输入接头【2】、【11】为接触器。
图2中【13】、【15】、【18】、【19】为固定混凝枕罗栓,【12】、【16】为报警仪,线路【14】联接报警仪【12】中的两个磁性金属圈,蛔栓【13】、报警仪【16】中的两个磁性金属圈。线路【17】联接报警仪【12】中的金属盒、罗栓【15】、报警仪【16】中的金属盒。
图3中【1】为报警仪外壳,【2】为金属盒,【3】为钢丝弹簧,【4】为接触器始端,【5】为磁性金属线圈,【6】为接触器,【7】两条线路输入接头。
实施例一:将本装置在无缝线路每段头尾、道岔、道口桥涵前后等处,每处安装一组即可,每组3~5根带本装置的混凝枕,每隔2根现有混凝枕,安装一根带本装置的混凝枕。
将图1中所示的报警仪大园柱体上端竖式安装在混凝土枕的两个报警仪预留孔中,预留孔自混凝土枕上部穿通到下部。联接两条电路。这时报警仪【12】、【16】里面的接触器【2】、【11】均被钢轨及混凝枕封闭在报警仪体内,弹簧【5】、【7】处于受压收缩状态。磁性金属圈【3】、【9】与两个接触器始端【4】、【8】呈断开状。假如铁路线路由于各种原因造成轨枕发生几何变化,当轨枕变形超过报警仪报警设计范围时,报警仪【12】、【16】或者其中之一内的弹簧【5】、【7】将接触器【2】、【11】弹出,使接触器始端【4】、【8】与磁性金属圈【3】、【9】相接,这时,两条电路联通,也就造成了两股钢轨联电,行车信号灯变为红色。
实施例二:本实用新型还可以制成另一种规格的产品,即将混凝枕的预留孔改为非穿通的,孔口在枕两头下部,预留孔内安装的报警仪如图三所示的形式,即报警仪内部只有一个接触器。安装时大头园柱体朝上,其电路联接及使用方法仍同实施例一。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涂森,未经涂森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4204078.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