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三维象棋无效
申请号: | 94205382.6 | 申请日: | 1994-03-28 |
公开(公告)号: | CN2204625Y | 公开(公告)日: | 1995-08-09 |
发明(设计)人: | 张宏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张宏伟 |
主分类号: | A63F3/02 | 分类号: | A63F3/02 |
代理公司: | 河北省邯郸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常玉明 |
地址: | 056038 河北省邯郸市光明南***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三维 象棋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供人们进行智力锻炼的游戏棋类,特别是一种具有立体空间结构的象棋。
目前,人们使用的象棋为平面的,即由平面上横竖格线组成棋盘,交叉点为棋子位置。对弈双方依照象棋规则只需在一个二维平面内进行思维判断和角逐。然而,人类是生活于三维的立体空间之中,这种平面象棋一个明显的缺陷是:不能锻炼人们的三维空间思维和想象能力,对于增进智力是很不够的。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具有三维空间网架结构,能使人们通过下棋获得三维空间思维锻炼的三维象棋。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棋盘为一立体网架结构的棋架,棋架的棱边由立柱、横梁构成框架支撑内部网架,在每一个网结上设置一个盛放棋子的器具,横向用金属杆或塑料杆连接形成横向网格,棋子带有夹持部位,采用取子夹取放棋子。
本实用新型还可以用以下方式实现:棋架网结上盛放棋子的器具可以是透明塑料制成的球冠壳、带网或不带网的金属圈、塑料圈,相邻两个盛放棋子的器具之间用两种颜色加以 区别。
棋架分为两部分,上部的框架座在下部的底座上,底座上至少有两个脚是可调高度的螺钉。
棋子的上部为动物、兵器或人体雕塑,中间为凹沟夹持部位。
下面结合附图做详细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棋架网结上盛放棋子的器具及横向网格示意图。
图3为棋架棱边立柱、横梁和底座示意图。
图4为棋子示意图。
棋盘设计为立体网架结构,即棋架。棋架为长方体,根据规格大小可以是沿x、y、z轴方向分别为5条、6条、5条线,共计150个交叉点(网结),或分别为5条、8条、5条线共计200个交叉点(网结)。网格的边长一般为50mm左右。整个棋架由4根立柱和8根横梁作棱边,支撑内部网架结构;或者将棋架分为上下两部分,上部的框架座在下部的底座上,底座上至少有2个可调高度的螺钉(见图3(c)),立柱、横梁均为等边角钢或塑料制成,每边上均有一排带内螺纹的园孔,孔内旋有螺栓,螺栓与盛放棋子的器具上的套管(图2(a)所示结构)插接,或每边不带园孔而是焊有一排上部有缺口的套管,套管与盛放棋子的器具上凸杆(图2(b)、(c)所示结构插(搭)接。立柱与横梁在8个棱角处用螺栓固定。
内部网架结构每一个网结上的盛放棋子的器具可以是透明塑料制成的带有套管的球冠壳(图2(a)、带网的金属圈或塑料圈(图2(b))、或不带网的金属圈或塑料圈(图2(c)),这些器具的作用是安放棋子。相邻两个盛放棋子器具之间用两种颜色加以区别,目的是走子方便,如象走田字,就很容易找到对角线同样颜色的网结。
内部网架结构横向(水平面)网格形成:网结上盛放棋子的器具之间用金属杆或塑料杆连接,根据盛放棋子的器具构造不同可采用套管插接(见图2(a))或焊接为一体(金属的)或浇注为一体(硬塑料的)的方式(见图2(b)、(c))。
棋子设计为立体的,上部为动物、兵器或人体雕塑,如“马”上部就为一马头雕塑,“车”上部就是一战车雕塑,“兵”上部为一兵士头象,以此类推。棋子的中部为凹沟夹持部位,即取子夹夹持的部位。下部与棋架上盛放棋子的器具相配合,可设计成球冠,园台等形状,(见图4)。同时配制一套(2件)取子夹(见图1上部)。
三维象棋在不使用时,棋架内各层叠放一起,立柱、横梁拆开,包装于一盒内。使用时安装起来即可。
行棋方法及规则:对弈双方各持一把取子夹分列两旁,用取子夹夹起棋子通过棋架层与 层之间将棋子安放在预定空间位置。
棋子每方共有18个,在第一竖平面中部9个网结上布置象、马、车各2个,炮、士、 王各一个,在第二个竖平面中部9个网结上布置9个兵。然后开始行棋,其规则是:王可走一格直线或斜线,且只能在已方的第一竖平面内活动。士走直线和斜线,可在任意平面内行走,具有车和象的功能。象走斜线,两象之一在均未走动以前允许其中一象走动一格直线的机会,以使象能走遍平面内的各个网结。马走斜日,车走直线,炮打翻山,同中国象棋,只是扩展到竖平面。兵在界河以内只能在其所在水平面内前进一格,过河后则可在水平面或竖平面前进一格,当到达最后的竖平面(即对方的第一竖平面),可走一格或两格。胜负判定同中国象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张宏伟,未经张宏伟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4205382.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