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油藏模拟器无效
申请号: | 94205651.5 | 申请日: | 1994-03-30 |
公开(公告)号: | CN2187820Y | 公开(公告)日: | 1995-01-18 |
发明(设计)人: | 吴晓东;王木乐;张琪;李明忠 | 申请(专利权)人: | 石油大学(华东) |
主分类号: | G09B23/00 | 分类号: | G09B23/00 |
代理公司: | 石油工业专利服务中心 | 代理人: | 赵东冶 |
地址: | 257062 山东省***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油藏 模拟器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新型的油藏模拟器,它是属于对石油工程中的油藏模拟实验装置的改进。它主要用于石油工程中的人工举升实验中,它是由中心管、外筛管、环形人造岩芯、密封圈及上、下压帽构成特殊的实验结构,以达到用小体积的人造岩芯来模拟油藏的生产流入动态的目的。
随石油工业技术的发展,用物理模型的方法来模拟油藏是实验中常用的一种有效的手段,但如何用小体积的人造岩芯来模拟油藏的生产流入动态是许多石油科技工作者所一直探讨的。尤其需要在人工举升的实验井中能更加有效地模拟油藏生产特性的实验装置,并使其能达到如下的三个功能:①.油、气、水三相流体通过油藏模拟器后能够模拟出油藏开发后期的低能量状况;②.可使油、气、水象来自地层一样地充分混合;③.可模拟不同水动力系统的分层开采状况。象这样的模拟实验装置,目前在国内外还未曾见过报导。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在于满足上述的各项实际要求而提供了一种新型的用于人工举升实验井的油藏模拟器。它主要是由中心管、外筛管、环形人造岩芯、密封圈及上、下压帽构成,其主要的技术结构特点是:中心管的外侧套装环形人造岩芯,并在环形人造岩芯的外侧再套装外筛管,然后在环形人造岩芯和外筛管的两端加盖上、下压帽。
附图即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的图面说明如下:
1---中心管 2---压帽 3---外筛管过流孔 4---中心管过流孔
5---外筛管 6---人造岩芯 7---密封圈 8---接头
为了更好地实现上述实验目的,本实用新型的设计者是将中心管(1)设计成其长度大于外筛管(5)和环形人造岩芯(6)的长度,其管的外径小于环形人造岩芯(6)的内径,并在其与环形人造岩芯(6)相重叠部份的管壁上开设有过流孔(4);而对其外筛管(5)则设计成其长度与环形人造岩芯(6)的长度相等、其内径大于环形人造岩芯(6)的外径、其管壁上开设有过流孔(3)的结构;其整体结构中的上、下压帽(2)则为空心螺帽,它是通过中心管(1)外壁的螺纹丝扣与中心管(1)相结合,并垫加密封圈(7)后压盖住外筛管(5)和环形人造岩芯(6)的两端。
下面将结合附图和实施例来详叙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特点:
在实际设计和制造中,本实用新型的设计者对该装置的中心管采用的是具有一定强度的钢管,并在其与环形人造岩芯相重叠部分的管壁上开设有若干供流体流过的过流孔,其管子的两端外壁上有螺纹丝扣,以供上、下压帽压紧人造岩芯和外筛管之用和与生产油管相联之用;其外筛管则也是采用钢管结构,其管壁上均开设是供流体流过的过流孔;其环形人造岩芯则用刚玉砂和特殊结合剂以点接触的方式粘接起来,并制成长度小于中心管的长度、等于外筛管的长度;内径大于中心管的外径、外径小于外筛管的内径的环形构造体。这样,在中心管的外壁套装上环形人造岩芯,再在环形人造岩芯的外壁套装上外筛管,然后将上、下压帽通过中心管的螺纹丝扣旋压在外筛管和环形人造岩芯的两端,并在其接触处加设密封圈,以保证实验流体(油、气、水)流过环形人造岩芯。
由于本实用新型的结构设计合理、制造简单,用其在人工举升实验井中来进行油藏的模拟实验研究可取得与实际生产相同的效果,从而避免了在实际生产井上实验而影响正常生产的现象。同时也节约大量的实验费用。该实用新型既可用于用于实验室和模拟实验井,也可与各种实验装置相配套使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石油大学(华东),未经石油大学(华东)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4205651.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