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轮圈盖的构造无效
申请号: | 94205942.5 | 申请日: | 1994-04-07 |
公开(公告)号: | CN2183912Y | 公开(公告)日: | 1994-11-30 |
发明(设计)人: | 谢永村 | 申请(专利权)人: | 谢永村 |
主分类号: | B60B7/00 | 分类号: | B60B7/00 |
代理公司: | 三友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陈践实 |
地址: | 中国*** | 国省代码: | 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轮圈 构造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般车用轮胎,尤指与轮胎有关的轮圈盖的构造。
随着市场经济发展,汽车行业如雨后春笋般的成长起来,消费者对于车辆的造型、噪音的消除,坚固耐用性,以及轮圈外加上轮圈盖以防螺丝上的灰尘和轮胎整体美观的要求,越来越强,目前市面上各式各样的轮圈盖在组装嵌入时,均存在难以套合不易定位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轮圈盖能紧密嵌入在轮圈内缘壁上,组装时方便,定位准确可靠,坚固耐用。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轮圈盖的构造主要由盖体、固定卡片、外撑环组成,其中盖体内圈周缘突设有环体,环体外缘壁等分设有复数个定位块,定位块内的凹孔呈倾斜,且上宽下窄,与固定卡片相对应,固定卡片前段向下折一角度,于折面处有向上翻起对称弹性扣片,后段为向上折的圆滑弯体;其特征在于:在弹性扣片与圆滑弯体之间,有一垂直向下的挡片,该挡片在固定卡片插入凹孔底端时,恰卡在凹孔的端面,与圆滑弯体之间预留有一间隙,恰可嵌入外撑环;在圆滑弯体一侧延伸有往内呈“”状的斜板,呈反方向卡固在轮圈上。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固定卡片一方向卡固在定位块的凹孔内,另一方面利用斜板反卡在轮圈内缘壁里侧,除增加轮圈盖的强度外,还大大提高了圆滑弯体的弹性范围,另外在固定卡片插入凹孔底端时,挡片恰卡在凹孔的端面,其施力易于控制,定位十分准确,又外撑环恰嵌入在轮圈盖与圆滑弯体之间的预留间隙内,起到加强筋的作用,故可防止轮圈盖于高温下所产生的软变形。
本实用新型的具体结构通过以下实施例及其附图给出:
图1为本实用新型立体分解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立体构件组合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组合剖示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固定卡片组合放大图。
参见图1-4,轮圈盖的构造主要由盖体1、固定卡片2、外撑环3组成,其中盖体1内圈周缘突设有环体11,环体11外缘壁上等分设有复数个定位块12,定位块12内的凹孔121呈倾斜,且上宽下窄,与固定卡片2相对应,固定卡片2前段21向下折一角度,于折面处有向上翻起对称弹性扣片22、22’,后段为向上折的圆滑弯体24;其特征在于:在弹性扣片22与圆滑弯体24之间,有一垂直向下的挡片23,该挡片23在固定卡片3插入凹孔121底端时,恰卡在凹孔121的端面,与圆滑弯体24之间预留有一间隙26,恰可嵌入外撑环3;在圆滑弯体24一侧延伸有往内呈“”状的斜板25,呈反方向卡固在轮圈上。其中盖体1呈预定形状的微凸盖体,固定卡片2呈板状,外撑环3为一适当直径的金属环圈,组合时恰嵌卡在定位块12的凹孔121端面与圆滑弯体24之间预留的间隙26内,紧密贴固于弯体24的临界面241上。
组装时,先将固定卡片2插入定位块12中间的凹孔121内至底端,弹性扣卡22、22’反向紧贴触抵凹孔121内壁缘而形成定位,挡片23恰卡在凹孔121的下端面,而自然留存有一间隙26,供外撑环3迅速的嵌合并紧贴弯体24的临界面241上(见图4),轮胎5装在轮圈4上,然后手持轮圈盖1外缘,使固定卡片2的圆滑弯体24外突缘略受压迫地嵌入在轮圈4的内缘壁上,此时弯体24一侧延伸的斜板25将反方向卡住轮圈4的内缘壁里侧,达到增加轮圈盖1与轮圈4之间的嵌套紧密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谢永村,未经谢永村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4205942.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