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液体燃料新型汽化燃烧装置无效
申请号: | 94206783.5 | 申请日: | 1994-03-05 |
公开(公告)号: | CN2192808Y | 公开(公告)日: | 1995-03-22 |
发明(设计)人: | 陈晓林 | 申请(专利权)人: | 桂林市福隆工贸公司 |
主分类号: | F23D5/02 | 分类号: | F23D5/02 |
代理公司: | 桂林市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谢朗光,苏家达 |
地址: | 541004 广西壮*** | 国省代码: | 广西;4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液体燃料 新型 汽化 燃烧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适用于汽油、煤油或醇类合成燃料等液体燃料的气化燃烧装置。
近年来,市场上所见的燃烧汽油、煤油,尤其是以甲醇、乙醇为主要成份的合成燃料等液体燃料的炉具,其燃烧头一般都是采用外预热式结构形式,装在燃烧盘上方的液体燃料气化管内的燃油控制阀芯就是一直杆通针形,而油气控制阀的结构都较为复杂,液体燃料的气化效果很不理想,不易完全燃烧,燃烧头内容易积炭致使火力不足,并且燃料易泄漏、可调范围有限。
本实用新型即可向公众提供一种燃烧头结构合理,对燃料气化效果好、完全燃烧率高、耗用量小、可调范围广、预热时间短、可适用于多种液体燃料的新型气化燃烧装置。
这种液体燃料用新型气化燃烧装置的创造技术特征主要是在炉具的燃烧头上,它与现有的液体燃料气化燃烧装置的燃烧头相同之处,也是由炉膛和装于炉膛上的燃烧盘及气化管等零件组装而成。所不同的是,在燃烧盘上配装了一个火焰罩,该火焰罩圈罩着燃烧盘面的周边;在气化管下方的燃烧盘面板上,搁置着用镍铁合金制成的助燃丝,以稳定气化管的温度,保证在小火时能聚集持续一定的热量,使管内的液体燃料仍能正常气化;特别显著的创造特点是:在装于气化管内的阀芯的杆部开设着外径与气化管内径相配的气化阻尼槽。
由于采取了上述技术措施,液体燃料通过气化管的滞留加热气化时间便相应大大增长了,同时增大了液体燃料的气化受热面积,因此能得到充分气化,故气化效果极为明显地优于现有燃烧装置;火焰罩的作用是能有效地将燃烧盘外圈处火焰孔中喷散出的燃气导向到燃烧盘的中部燃烧,既集中了火力,提高了燃烧效率,又避免了燃气流散到空气中污染环境,并可使其抗风能力从1米/秒增强到4米/秒;在燃烧盘面上搁置的助燃丝,实质起着储热介质的作用,即使是在开小火时,它仍能集储足够的热量,以保证向气化管提供气化液体燃料的温度,故燃烧性能极为稳定。所以本新型燃烧装置不仅适用于汽油、煤油,同时也适用于现有的各种醇类合成液态燃油。而且火焰的大小都对液体燃料的气化效果无大影响,因此增大了火力调节范围,扩展了燃烧装置的使用性能。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案进行详述: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燃烧头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气化管的阀芯一种结构示意图。
本实用新型的炉膛(1)和燃烧盘(2)以及气化管(5)的结构和组装工艺都可沿用现有技术。助燃丝(3)一般可用镍铁合金细丝编织的纲板,但最简单实用的方案则是直接使用市场上所售的电炉丝,将其顺沿气化管或数段并列或呈交织状固装搁置在燃烧盘(2)的面板上。火焰罩(4)可以制成为一截无底的倒钵体状罩圈,并将其反扣圈罩着燃烧盘(2);气化管(5)内装置的阀芯(6)杆部的气化阻尼槽(B)的开设方案有多种形式,但最经济实用的是开设呈螺旋槽状,使螺旋杆部的外径略小于气化管(5)的内径,而螺旋槽部的底径尺寸就无需严格要求,但必须保证阀芯(6)的结构强度和能让液体燃料畅通的螺纹空间面积。最好能在阀芯(6)的气化阻尼槽(8)的后端至气化管(5)液化燃料进口部位再开设一段缓冲槽(A),而将气化阻尼槽(B)的前端的阀芯(6)部份开设成扩散槽(C),即气化阻尼槽(B)后端的缓冲槽(A)段和气化阻尼槽(B)前端的扩散槽(C)轴径应相当于或者小于螺旋状气化阻尼槽(B)的底径。这样,缓冲槽(A)段部份在气化管(5)内即形成一个缓冲腔,液体燃料进入气化管(5)后,先在缓冲腔中储集,再逐渐流入气化阻尼槽(B)内加热气化,便有效地防止了燃烧时的脉冲现象,使火焰更稳定,扩散槽(C)部份在气化管(5)中构成一个扩散腔,扩散腔处是气化管(5)的高温区,液体燃料在气化阻尼槽(B)中被逐步加热气化成燃气后,体积膨胀了数十倍以上,当燃气进入扩散腔后再次受到高温加热、增压,于是便可以稳定的流速喷向炉膛(1)而不会在气化管(5)内沉积,从而大大减少了气化管的积炭现象。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桂林市福隆工贸公司,未经桂林市福隆工贸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4206783.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