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脊柱牵引床无效
申请号: | 94207241.3 | 申请日: | 1994-03-14 |
公开(公告)号: | CN2188374Y | 公开(公告)日: | 1995-02-01 |
发明(设计)人: | 彭遂平;彭东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化大连石油化工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H1/00 | 分类号: | A61H1/00;A61F5/04 |
代理公司: | 大连科技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龙锋 |
地址: | 116032 辽***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脊柱 牵引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医疗器械,尤其是一种脊柱牵引床。
现有的牵引床是在床体的一端设有丝母、丝杆传动的牵引装置,牵引过程是用单带捆梆患者在床面上进行牵引的,这种牵引方法人体不能悬吊和旋转,无法实现过伸位和屈曲整复,术者无杠依靠操作,由于是单带牵引,平衡性不好,操作笨重且牵引力小,牵引力数值是用弹簧秤指示的,数据准确性差。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患者可悬吊牵引、术者可依杠操作、牵引力大且显示准确的脊柱牵引床。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解决方案是:一种脊柱牵引床,由床体23、与床体23相接的床腿3、4、5、6组成,其特征在于:床腿3和4之间接有固定梁24,床腿3和4还分别与滑道7和8相接,滑道7和8之间设有移动梁15,移动梁15与固定梁24之间接有水平方向的移动装置16,移动梁15还与传感器14相接,传感器14分别与固定有带18的杆17和显示仪表2相接,床腿5和6之间接有固定梁11,床腿5和6还分别与滑道9和10相接,滑道9和10之间设有移动梁13,移动梁13与固定梁11之间设有升降装置12,移动梁13还与杆19相接,杆19与摇把22相接,杆19上还缠绕有带20。
所述的杆19与摇肥22之间接有减速器21。
所述的床腿3、4、5、6分别向上延长,顶部设有标准双杠1。
所述的升降装置12和移动装置16均为机械式千斤顶。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由于在床腿5和6之间设有固定梁11和移动梁13,且两者之间设有升降装置12,因此患者在接受牵引时可悬空,双带捆梆具有较好的稳定性,分别接有滑道7、8的床腿3、4之间还接有固定梁24,滑道7、8内设有移动梁15,移动梁15与固定梁24之间接有移动装置16,传感器14还分别与移动梁15、杆17、显示仪表2相接,上部还设有标准双杠1,所以本装置具有术者操作方便、牵引力大、显示准确的优点。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主视图;
图2是图1所示的俯视图;
图3是图1所示的左视图;
图4为图1所示的A-A剖视图。
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描述:
如图1、2、3所示:支承床体23的床腿3、4、5、6均为断面为方形的中空型材(A3钢)制作,并全部向上延长,顶部固定有体操用标准双杠1,床腿3、4之间位于床面上200mm处焊接有与床腿同样型材的固定梁24,床腿3、4上还焊接有槽钢制作的滑道7、8(如图2所示),滑道7、8之间设有与传感器14的一端铰链联接的移动梁15,移动梁15的两端分别设有轴承25,轴承25位于与滑道7、8螺栓联接的内滑道26内(如图4所示)。移动梁15与固定梁24之间装有水平方向的移动装置16,移动装置16为机械式千斤顶,水平方向放置即可。传感器14的另一端与杆17螺栓固定,两根帆布带18固定于杆17的两侧(如图2所示)。传感器14还与显示仪表2相接,传感器14为济南金钟电子衡器股份有限公司所生产的T-BX-500型称重传感器,显示仪表2为大连衡器厂所生产的XK3191型称重显示控制器。在床腿5、6之间焊接有断面为方形的中空型材制作的固定梁11,位于固定梁11的上方床腿5、6内侧分别螺栓固定有槽钢制作的滑道9、10,移动梁13的两端分别装有滚动轴承,滚动轴承位于与滑道9、10螺栓联接的内滑道内,即与移动梁15、滑道7、8的结构形式相同。移动梁13与固定梁11之间装有升降装置12,升降装置12为机械式千斤顶,杆19与移动梁13之间装有轴承,其联接方式为:在移动梁13上螺栓固定有内装轴承的轴承座,杆19与轴承内套固定,杆19的一端与减速器21的输出轴联接,减速器21的输入轴与摇把22相接,两根帆布带20的端头固定在杆19上(如图2所示),减速器21为WD40-27型蜗轮蜗杆减速器。
其工作过程为:患者俯卧在床体23上,带18、20将患者固定,术者可转动摇把22,杆19则随之转动,带20开始缠绕在杆19上,此时通过减速器21患者被拉伸牵引,如需将患者悬空,术者可转动摇把27,升降装置12可带动移动梁13向上移动,并连同杆19上移,患者的身体可离开床面,达到悬空的目的,在空间增加了自由度,可使机体旋转、曲伸进行各方面的操作,由于顶部设有双杠,术者可依杠操作,踩压患者的各部穴位。如果患者身材高大,可转动摇把28,使水平方向的移动装置16推动移动梁15、传感器14、杆17沿滑道7、8同时向右移动,以增大距离,满足身材高大的患者需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化大连石油化工公司,未经中国石化大连石油化工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4207241.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