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家用节能暖气热水装置无效
申请号: | 94207920.5 | 申请日: | 1994-03-29 |
公开(公告)号: | CN2222321Y | 公开(公告)日: | 1996-03-13 |
发明(设计)人: | 梁正海 | 申请(专利权)人: | 梁正海 |
主分类号: | F24H1/00 | 分类号: | F24H1/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442012 ***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家用 节能 暖气 热水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住宅供热系统,尤其是家用节能暖气热水装置。
一般家用取暖主要利用煤、碳、液化气、天燃气等直接燃烧放出热量达到取暖的目的。这种取暖方式的共同缺点是要求室内通风,以防煤气中毒,从而使大部分的热量随风流失,并污染室内环境。
常用的淋浴、盆浴的家庭热水器主要有燃汽热水器和电热水器。燃汽热水器的缺点是结构复杂,成本高。电热水器的缺点是在断水情况下容易烧坏电阻丝。
申请号为90212959的专利提供了一种高压锅蒸气取暖、淋浴器。这种取暖、淋浴器虽然有利于防止煤气中毒和污染环境之弊端,但仍存在以下缺点:(1)结构较复杂;(2)供暖或供热水间断进行,须随时注意给高压锅补充水,以防止水被蒸发完而烧坏高压锅;(3)蒸气取暖器的冷凝水白白流失,热量损失约18%;(4)蒸气对淋浴水箱里的水加热时,会产生很强的噪声,上述缺陷使它使用受到限制。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节能高效、低噪声和连续供暖气或热水的装置。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它由高压锅、散热器、热水器、水位指示器、输汽管、回水管和数个截止阀等组成,由高压锅产生的蒸气经输汽管与散热器和热水器相通,蒸气经散热器或热水器冷却后的冷凝水通过水位指示器和回水管流回高压锅,形成闭合循环回路,从而达到节能和长期供暖气或热水的目的。
热水器由水箱、加热元件、水位计、水位调节阀、热水管、淋浴头、热水咀、冷水管和数个截止阀组成。从冷水管进入水箱内的凉水通过加热元件将其加热到适当温度即可淋浴、盆浴或作他用,加热元件与进汽管、冷凝水管相通,且三者为一整体,并置于水箱内的下部,加热元件内部空间与水箱空间不相通。带淋浴头的热水管伸入水箱内并紧靠加热元件。带截止阀的冷水管和热水咀分别置于水箱的侧面下部和底部,在热水管的出口端和冷水管的入口端装有一带截止阀的冷水管,水箱的顶部设有水位调节阀,水位计置于水箱的侧面。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节能高效,安全方便,结构简单,噪声低,成本较低廉和连续供暖和热水。
现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最佳实施例作详细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图。
在图1所示的工作原理图中,高压锅(1)加热所产生的蒸气经主输汽管(6)和输汽管(5)、(8)形成两个支路,即取暖支路和热水支路。取暖支路:高压锅(1)内的蒸气由输汽管(6)→输汽管(5)→截止阀(4)→散热器(3)→水位指标器(2)→回水管(28)和截止阀(31)→回水管(29)、(30)→高压锅(1),形成循环回路。热水支路:高压锅1的蒸气由输汽管(6)→输汽管(8)→截止阀(9)→进汽管(10)→进汽管(10)→加热元件(11)→冷凝水管(24)→水位指示器(26)→回水管(25)和截止阀(27)→回水管(29)、(30)→高压锅(1),形成循环回路。水位指示器用来观察高压锅(1)内的水量。
热水器(12)是这样构成的:水箱(20)为密闭型,加热元件(11)置于水箱的下部并与进汽管(10)和冷凝水管(24)连通,水箱(20)内的凉水是通过加热元件(11)内腔的蒸气间接加热,以避免蒸汽直接加热所产生的噪声;水箱(20)的下部装有带截止阀(22)的冷水管(21);固定于水箱(20)顶部的带有截止阀(14)的热水管(15),一端伸入水箱(20)并紧靠加热元件(11)的上方,另一端装有淋浴头(16);在热水管(15)的出口端(即截止阀(14)的上方)和冷水管(21)的入口(即截止阀(22)的右方)装有一带截止阀(19)的另一冷水管(18),以调节淋浴热水温度;在水箱(20)的顶部设有水位调节阀(13),以控制水箱内的水位高度;在水箱(20)的底部设有热水咀(23),其作用一是放水盆浴、洗手、洗衣服、洗碗等,二是在热水器停用时可放出其内热水;在水箱(20)的侧面设有水位计(17),以观察水箱(20)内的水量。
水箱(20)可根据安装空间的需要做成各种不同的形状,如方形、园形、扁形等。加热元件(11)做成与水箱(20)底部形状相适应的形状,并密封良好,不漏气,主输汽管(6)和输汽管(5)、(8)需采取绝热措施,或采用蒸气胶管。
高压锅(1)的大小根据炉灶大小和经济性进行选用,高压锅(1)内的回水管(30)做成根部弯曲,管口向上,并沉入底部水中。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梁正海,未经梁正海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4207920.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