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小切口圈套式晶体核切割器无效
申请号: | 94208048.3 | 申请日: | 1994-03-31 |
公开(公告)号: | CN2192307Y | 公开(公告)日: | 1995-03-22 |
发明(设计)人: | 龚永祥;尚崇学 | 申请(专利权)人: | 龚永祥;尚崇学 |
主分类号: | A61F9/00 | 分类号: | A61F9/00 |
代理公司: | 云南省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陈左 |
地址: | 674200*** | 国省代码: | 云南;5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切口 圈套 晶体 切割 | ||
本实用新型涉及眼科的治疗器械,特别是一种用于摘除白内障晶体核的切割器。
目前白内障囊外摘除法,其角巩缘切口的大小取决于晶体核的大小,核大其切口就大。而切口的大小对术后的矫正视力又有直接的影响,切口大,疤痕组织形成就多,术后造成角膜散光的可能性就大。
因此,小切口白内障摘除法就成为眼科工作者研究的一个方向,目前国内外最为流行的小切口白内障摘除法为超声乳化法。但该法仪器价格昂贵,短时间内很难普及。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操作简单的小切口圈套式晶体核切割器,能将整核分割成块,分次摘除,达到小切口摘除白内障的目的。
本实用新型由以下措施实现:它由柄部和弯曲的颈部构成,内部为空腔的柄部与颈部之间设置一根牵引杆,在颈部正前方有一卵形的园环圈套,它的两端头插入颈部内径并与牵引杆一端固连,在切割器的正前方有一弓形加力杆铰接在柄部下段和牵引杆中段之间。
本实用新型还由以下措施实现:上述的卵形园环圈套是一直径0.1~0.5毫米的细钢丝圈成的不封闭环,该环长轴为5~11毫米,短轴为1~5毫米;所述弯曲的颈部与柄部间夹角为96~180度,颈部可制成单管或是双管,位于颈部顶端的卵形园环圈套的钢丝断端可插在同一管内或不同管内;可在颈部两侧各焊接一根用于灌注的针管,颈部总的直径为1至6毫米。
下面结合实施例及其附图作进一步详述。
图1为依据本实用新型提出的小切口圈套式晶体核切割器的结构示意图。
如图所示:卵形的园环圈套(1)为本实用新型的核心部份,由0.1至0.5毫米的细钢丝圈成,长轴为5至11毫米,短轴为1至5毫米,恰好套住晶核体的1/4至1/2直径。颈部(2)长1至5毫米,用两颗6号注射针管或一颗10号注射针管制成。位于头部的卵形园环圈套的钢丝断端插入针管内,如需要配灌注系统,可在两侧分别增设7号注射针管各一根,颈部总的直径为1至6毫米。
柄部(8)为外径15毫米,内径8毫米的空心园形管,长100毫米。根据所起作用的不同,从下至上可分为几个不同部份。
柄部下段与颈部连接处夹角为96~180度,两侧面开窗,可以看到牵引杆(4)与钢丝的连接部,也便于圈套(1)的更换,在柄部下段正前方铰接加力杆(3)的一端。紧跟的上一段为抓持部位。柄部中段长30毫米,其正前方开有凹槽,便于加力杆的上端上下运动。柄部上段内装弹簧(6)及牵引杆的上端。柄部顶端有螺钉(7)顶住弹簧,也便于更换弹簧件。
牵引杆(4)位于颈部与柄部内,其下端与卵形的园环圈套(1)的两断端固定连接,上端伸入柄部上段并通过限位块(5)与弹簧相连,限位块可防止牵引杆过度下落。牵引杆通过柄部凹槽的一段外露,加力杆(3)的另一端铰接在该段上。手术时,卵形的园环圈套伸入前房将晶体核套住,通过加力杆迫使牵引杆向上运动,带动圈套(1)完全收缩至颈部的顶端,完成核的切割。根据术者需要,可将核切割成两半或数半,从而达到小切口摘除白内障的目的。
加力杆(3)位于柄部的正前方,为一弓形,由具有弹性的扁形钢材制成,下端连接于柄部的下段,上端连接于柄部中段凹槽处的牵引杆上,加力杆的上下连接处采用铰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龚永祥;尚崇学,未经龚永祥;尚崇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4208048.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后靠前蹬坐椅式后位自行车
- 下一篇:撑袋式清洁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