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双级注水泥接头无效
申请号: | 94208121.8 | 申请日: | 1994-04-05 |
公开(公告)号: | CN2182876Y | 公开(公告)日: | 1994-11-16 |
发明(设计)人: | 马国栋;张洪生;母全杰;牛永川;魏新胜;潘仁杰;彭为 | 申请(专利权)人: | 新疆石油管理局钻井公司 |
主分类号: | E21B33/13 | 分类号: | E21B33/13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834009 新疆*** | 国省代码: | 新疆;6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注水 接头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油井固井用井下作业工具。
双级注水泥接头是连接在油井套管串的设计位置,随套管下入距地面一定深度的井眼中,由地面释放开孔器、上、下胶塞等附件传递地面指令,驱动打开和关闭设计在主体壳上的循环孔,能对井眼与套管串之环空自下而上分段注入水泥浆,达到既对井眼与套管环空实现长距水泥封固,又能避免一次性作业所产生的液柱间压差漏失,水泥浆中途稠化及泵送困难等多种作业问题。但现有技术中的双级注水泥接头还存在如下缺陷:1、现有技术中,其主体壳(1)都采用三层式结构,即开孔套置于主体壳内,而关闭套置于主体壳外,这样由环空的限制,迫使主体壳壁厚只能控制在10mm以内,使其强度和质量受到较大影响,导致可靠性较低;2、密封结构设置不合理,造成密封效果不好。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强度高、密封效果好,性能可靠的双级注水泥接头。
本实用新型包括主体壳(1)、关孔胶塞(9)、开孔器(10)和下胶塞(11)四部分,其特征在于主体壳(1)中部圆周上开有数个循环孔,关孔套(5)和开孔套(6)置于主体壳(1)内,关孔套(5)的外径上有数道密封圈(12)和锁环(3),其内孔端部有关孔胶塞座(2),关孔套(5)通过剪钉(4)与主体壳(1)连接,开孔套(6)上有泄压孔(14),外径上有密封圈(7),并通过剪钉(13)与主体壳(1)连接,在其内孔台阶上有开孔器密合座(8)。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1、主体壳(1)采用二层式结构,即将关孔套(5)和开孔套(6)都置于主体壳(1)内这样主体壳(1)的最薄弱处也超过13mm,从而大大提高了主体壳(1)的强度;2、关孔套(5)设计有四道密封圈(12),关孔套(5)到位后,循环孔两侧均能形成双道密封;3、开孔套(6)上设计有泄压孔(14)及连通槽(15),能在关孔套(5)下移时,排出滑套间的液体,从而保证顺利关孔。
图1为主体壳(1)结构图;
图2为关孔胶塞(9)结构图;
图3为开孔器(10)结构图;
图4为下胶塞(11)结构图;
图5为关孔套(5)主视图;
图6为开孔套(6)主视图;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如下:
如图1、图2、图3、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包括主体壳(1)、关孔胶塞(9)、开孔器(10)和下胶塞(11)四部分。如图1所示主体壳(1)中部圆周上开有四个循环孔,关孔套(5)和开孔套(6)置于主体壳(1)内;关孔套(5)的外径上有四道密封圈(12)和锁环(3),其内孔端部有关孔胶塞座(2),关孔套(5)通过剪钉(4)与主体壳(1)连接;开孔套(6)圆周上有泄液孔(14),其外径上有密封圈(7),并通过剪钉(13)与主体壳(1)连接,在其内孔台阶上有开孔器密合座(8)。
如图1所示,主体壳(1)的循环孔处的内径设计为小于剪钉孔处的内径,这样可以保证密封件通过剪钉孔处时不受损伤,同时也保证密封件不被拉出密封槽。
如图5所示,关孔套(5)上设计有四道(分为两组)密封圈槽,关孔套(5)到位后,在循环孔的两侧都能实现双道密封,同时在锁环槽侧面还设计有四个观察槽(16),便于检查锁环(3)的到位情况。
如图6所示,开孔套(6)上除密封圈槽外,还设有泄压孔(14)及连通槽(15)。
本实用新型的施工过程是:将主体壳(1)接在套管串上下入预定深度,向套管内注入第一次水泥浆完毕,从井口释放下胶塞(11),接着向套管内泵入洗井液,推着下胶塞(11)穿过工具接头到达套管的最下端被阻。水泥浆被置于接头以下段的套管与井眼环空,按计算量替完和泵压升高,标志第一级施工结束。由地面向套管内释放开孔器(10),开孔器(10)依靠自身重量克服洗井液阻力下行至接头位置,与开孔器密合座(8)结合,地面向套管内注入压力,驱动开孔套(6)让开循环孔位置,使接头以上段建立循环。第二次将水泥浆泵入套管内。完毕后从井口释放关孔胶塞(9),接着再向套管内泵入洗井液,推着关孔胶塞(9)至达接头位置被阻,继续向套管内施以泵压,驱动关孔套(5)下行关掉循环孔,锁环(3)也进入锁环槽锁定关孔套(5)不能返回,形成永久性密封。至此整个施工过程结束。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新疆石油管理局钻井公司,未经新疆石油管理局钻井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4208121.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新型液压传动装置
- 下一篇:一种新型制冷控制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