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小型多用脱粒扬场机无效
申请号: | 94208215.X | 申请日: | 1994-04-15 |
公开(公告)号: | CN2221294Y | 公开(公告)日: | 1996-03-06 |
发明(设计)人: | 蒋光融 | 申请(专利权)人: | 石河子农学院 |
主分类号: | A01F7/04 | 分类号: | A01F7/04 |
代理公司: | 农业部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王勇 |
地址: | 832003 新*** | 国省代码: | 新疆;6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小型 多用 脱粒 扬场 | ||
一种属农业收获机械的多用途悬挂脱粒扬场机。
目前广大农村越来越多的农户种植小面积多种作物,如玉米、葵花、豆类、打瓜……等。但脱粒扬场因不便使用大型收获机,又因现有中小型脱粒机和扬场机均为分开的单机,不能联合作业;而且各种作物都是各自的机型,尚没有小型的能脱粒扬场多种作物的联合机型。虽然,大型联合收割机能完成多种作物的脱粒扬场,但在小面积上又不能适用。现有脱粒机和扬场机多用三相电驱动,固定在大场上作业,不适应于小面积多种作物的循回服务,为此,农民只好仍用人工作业,如棒敲、滚碾、手剥、簸筛、掀扬……等。农民急需一种小型方便,能完成多种作业的脱粒扬场机械。
本发明为满足以上要求设计成和小四轮拖拉机悬挂配套;以更换部分工作部件完成玉米、豆类、打瓜……等多种作物脱粒扬场和油菜籽、打瓜籽等等的二次清选和分级工作。
本设计结构特点用以下10个图作以说明。
图1,脱粒扬场机整机侧视图;
图2,机架图;
图3,脱粒筒及喂入口断面图;
图4,脱粒玉米用喂入器结构图;
图5,扬场机风机壳体结构图;
图6,脱粒筒中定子筛孔断面图;
图7,用作收获打瓜籽作业安装图;
图8,用作收获打瓜籽作业分离筛底出口图;
图9,用作二次清选和分级作业安装图;
图10,分离筛芯安装图。
如图1所示:本机主要由机架(1)、脱粒筒(2)、喂入器(7)、分离筛(12)、清选筛(20)、风机(27)、偏心轴(35)、连杆(36)、筛吊耳(15)、(19)、和喂入器吊耳(17)、传动杆(11)、(18)、。传动带及带轮,轴承座、离合器(装拖拉机上)等组成。
如图1、图2所示:本机的结构特点是设计为多功能的共用机架(1)。该机架主要用∠50×50角钢焊接成。机架纵梁上设有分离筛吊耳(15)位置调整孔(16),孔距15-25毫米,为获得筛体有不同的运动状态,完成多种作业。机架左侧面安装偏心轴(35)的轴承座有上下两个位置2和1,高度相差60—80毫米。机架梁(28)能安装扬场用风机(27)和换装收打瓜籽的清选器(46)。机架两个下悬挂点(30)和机架为螺栓长孔连接,用以调整各点距机架左垂直平面距离,更好适应拖拉机的不同悬挂装置,获得良好的动力传动中心面。
如图1、图3所示:该机脱粒筒为园柱形筒壳,直径420毫米长750毫米。在筒壳一端头侧面开设喂入口(42),另一端为出口。喂入口为两侧面和QPN面和筒体铆接;上口沿NM宽度250—280毫米,长300毫米。喂入口和筒体连接点位置和各边角度如图示。
如图1、图3、图4所示:用本机脱粒玉米时为使不打断玉米芯而设计了摇动式喂入器(7)。喂入器中设计有φ8-10毫米横梁(10)呈梅花状排列,中心距68—72毫米。此结构迫使玉米棒在摇动状态时倒下呈平行脱粒筒轴心方向滚入由隔板(9)组成的三个通道。通道C段和水平面呈8角由右向左倾斜;进入喂入口(42)中的A、B段和水平面呈30和60夹角且向下倾斜。通道垂直隔板距离为58—65毫米。横梁和隔板均为可拆除连接,当脱粒玉米以外作物时将其拆除。
如图1、图3、图6所示:该机脱粒筒内设有内凸孔定子筛(6),孔口直径d为16—18毫米,孔底直径D为22—26毫米,凹窝深度h为4—5毫米,且凹窝在外,凸孔向内,以此增强脱粒性能和提高筛体机械强度。
如图1、图5所示:该机的风机(27)机壳设计为两部分—不拆换部分(85)和更换部分(86),或(26)组成,以改变风力、风向和汽流状态以适应不同要求。换装(26)作扬场机用,换装(86)作清粮和分级机用。
如图1、图7、图8所示:该机收获打瓜籽时,除更换脱粒筒(2)为碎瓜筒外,还应将分离筛(12)筛底出口如图8所示封死,只在左边留有40×100毫米开口(48);同时将风机(27)拆除,将打瓜取籽机清选器(46)座装在梁(28)之上,即为打瓜取籽机。有关清选器(46)和碎瓜筒的结构特点为已有技术,在“90200876.5”号专利中有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石河子农学院,未经石河子农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4208215.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