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人体髓核切除及吸出器无效
申请号: | 94208340.7 | 申请日: | 1994-04-12 |
公开(公告)号: | CN2186547Y | 公开(公告)日: | 1995-01-04 |
发明(设计)人: | 张利 | 申请(专利权)人: | 张利 |
主分类号: | A61B17/00 | 分类号: | A61B17/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50001 山***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人体 切除 吸出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人体髓核切除器械,尤其指自动吸出髓核碎粒(片)的髓核切除及吸出器。
众所周知,颈、腰椎间盘脱出是一种常见疾病,传统的治疗方法是对颈或腰椎部位先开刀,再割除髓核,不但手术中患者痛苦大,手术后患者颈或腰疼恢复慢,而且开刀易出现碰伤神经或全身麻醉也易出危险,甚至留下残废的后医症。八十年代后期,已开始采用直接对颈、腰椎间盘隙,经人体表皮用穿刺针穿刺,然后用内、外管切刀插入已穿刺孔中,避免了开刀手术的危险性,但是,切除刀切除的髓核碎粒(或碎片),以一次又一次地取出切除刀的方式排除髓核,既费事,手术时间又长。
鉴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人体髓核切除及吸出器,以内、外管切刀间空隙圈作为抽吸泵的生理盐水通道的一部分,使空隙中髓核碎粒随生理盐水抽出。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它包括内管切刀、外管切刀,其特征是:上述外管切刀一端封闭、另一端开通,内管切刀两端开通,在外管切刀与内管切刀之间形成间隙圈;在外管切刀的开通端设有与其连通的机头,该机头内还设置进水管道、出水管道及与出水管道连通的抽吸泵,在机头内设有活动支承在其阶梯孔内的阀芯,其左端中心孔连接并接通内管切刀,而右端轴连接一传动轴。
上述间隙圈与进水管道连通,上述传动轴为刚性轴、且连接转动手柄,上述传动轴为挠性轴、且经减速器连接电动机。
由于采用上述方案:髓核碎粒(或碎片)自动排出,缩短手术时间,减轻手术人员的劳动强度,有条件采用电动旋转切割。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图1本实用新型典型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图2本实用新型典型实施例图1中A放大图。
图中:1.内管切刀 11.内刀刃 2.外管切刀 21.外刀刃 3.机头 31.阶梯孔 32.进水管道 33.出水管道 34.抽吸泵 35.外软管 4.阀芯 5.传动轴 51.联轴节
参阅图1、2所示,
内管切刀1为两端开通的空心管,且在靠近一端头设置一轴向开口段,而该轴向开口的轴向边为内刀刃11,而另一端固定连接在阀芯4的中心孔内(牢固配合)。
外管切刀2为一端开口,一端封闭的空心管,靠近封闭端头设置一轴向开口段,而该轴向开口的轴向边为外刀刃21,而另一开通端固定连接在机头3的阶梯孔31左端(牢固配合),此外,内管切刀1插入外管切刀2内存间隙圈,而内管切刀1的一开端头靠近外管切刀2的封闭端端面内,上述内、外管切刀1、2的一段轴向开口处在相同的轴向位置。
机头3具有阶梯孔31、进水管道32、出水管道33及连接在出水管道上的抽吸泵34;该进水管道32连通内、外切刀1、2之间的间隙圈,此外,外软管35一端连接在机头3右端,套在传动轴5外围,起保护和安全作用。
阀芯4为阶梯轴,其左端具有中心孔,与中心孔连通的横通孔,与横通孔连通的中间环槽,而右端为一中心轴,该阀芯4的外缘活动支承在机头3的阶梯孔31内。
传动轴5可以是刚性轴,也可以是挠性轴,其一端用联轴节51连接到阀芯4的中心轴端,而另一端可以装一转动手柄或连接减速器、电动机(图中未示出),只有髓核碎粒能自动连续排出,才有可靠采用连续电动旋转,缩短手术时间。
本实施例的工作原理:
首先将该仪器的外管切刀2插进穿刺针穿刺过的孔中,转动轴5转动时(电动或手动),经阀芯4连接内管切刀1转动,内刀刃11相对外刀刃21运动(外管切刀1不转动),由于两刀刃靠近,剪切伸进内、外管切刀1、2的一段轴向开口内的髓核,变成碎粒(或碎片),随同抽吸泵34抽吸从进水管道32来的生理盐水,从内、外管切刀1、2的间隙圈,经内管切刀1的一段轴向开口和底端开口进入内管切刀1内孔,再经阀芯4的左端中心孔、横通孔、中间环槽至出水管道33而排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张利,未经张利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4208340.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喷雾式烟气净化器装置
- 下一篇:上置式中间排水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