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减震自行车无效
申请号: | 94208596.5 | 申请日: | 1994-04-08 |
公开(公告)号: | CN2191153Y | 公开(公告)日: | 1995-03-08 |
发明(设计)人: | 谭晋德 | 申请(专利权)人: | 谭晋德 |
主分类号: | B62K3/00 | 分类号: | B62K3/00;B62K3/02;B62K21/20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专利服务中心 | 代理人: | 郭伟刚 |
地址: | 518105 ***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减震 自行车 | ||
本实用新型属于无轨车辆领域,更具体地讲,本实用新型是一种具有优良减震性能的自行车。
现有自行车,车架与前叉、车架与后平叉、车架与后斜叉以及后平叉与后斜叉之间均为刚性连接,这些连接部位没有减震性,整个车体仅靠车胎和座垫防震,因此,在不平坦的路段骑乘时,对人体震动很大,骑乘不舒适。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把手与前叉之间、车架与后斜叉之间带有弹簧减震结构,后平叉与车架及后斜叉之间以铰链连接而具有减震性,骑乘更舒适的新型自行车。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设计一种减震自行车,包含车架1、前叉9、后平叉4、后斜叉5和车把40;所述车架1的最下部焊有与车架平面垂直的脚踏轴管43;在所述脚踏轴管43的后面焊接一与该轴管43相平行的套管3;所述后平叉4近似为″H″形,其前部两个叉端加工有同轴孔,所述后平叉4通过该孔以及后平叉轴10、钢垫圈11、橡胶垫圈12、橡胶衬套13、盖形螺母14、套管3与所述车架1的最下部连接形成一个可在一定角度内上下转动的铰链结构;在所述车架1后部对应于座垫下面处焊有一与车架平面垂直的套管6;在所述后斜叉5的上部焊有两根近似平行的连接杆20;将高度可调的弹簧座29、橡胶垫27、阻尼导筒26和橡胶垫25依次套入所述的连接杆20上,再将阻尼螺阀24从所述连接杆20的螺纹端部拧入,再套入钢丝挡圈23后,以固定螺母22紧固于所述连接杆20的端部;接着将减震弹簧28套在带有若干所述零部件的连接杆20的外围后,将所述的阻尼导筒26提起,并将该阻尼导筒26上端的内孔螺纹拧入带短螺纹轴的上接头21;再通过叉轴34、垫圈30、橡胶衬套13、橡胶垫圈33、钢丝垫圈31、盖形螺母32和所述的套管6将所述的上接头21与所述的车架1连接起来;在所述前叉9上部焊有带轴向凹槽的转向轴35,该转向轴35从下至上穿过所述车架1前部的套管结构后,再按顺序套上弹簧座垫36、固定螺母37、减震弹簧38、弹簧垫圈39、把手40的纵向凸槽管和减震橡胶垫41,然后将转向轴35的顶端螺纹拧上凸缘盖形螺母42;所述把手40的轴向凸槽管的内部形状与所述转向轴35的形状相对应,并可相互沿轴向滑动;所述的后斜叉5的下部端点通过橡胶垫圈15、钢垫圈16、螺母17、螺栓18和橡胶衬套19与所述的后平叉4的后端部连接形成可在一定角度内上下转动的铰链结构;所述的导筒26为一个下端部有底盖的金属套筒,所述的底盖中部有一穿孔,所述的连接杆20的直径比该穿孔小,所述的橡胶垫25和阻尼螺阀24的外径比该穿孔大;所述的阻尼导筒26的外径比所述的减震弹簧28所形成的内圆柱孔的直径小。
如上所述的自行车,由于在后斜叉5与车架1之间设计了弹簧减震结构,有效地吸收了从后车轮向上传递的震动;由于在前叉9与把手40之间设计了弹簧减震结构,有效地吸收了从前轮传向把手40的震动;由于后平叉4与车架1及后斜叉5之间采用铰链连接结构,相互间可以以连接点为中心进行一定角度的转动,变刚性连接为柔性连接,也减轻了震动;上述结构特点使得本实用新型具有更好的减震性,因而骑乘更舒适。
下面对附图进行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主体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A向局部示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前叉9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平叉4与车架1连接分解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后斜叉5与车架1连接分解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后斜叉5与后平叉4连接分解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前叉9与车架1和把手40连接分解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谭晋德,未经谭晋德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4208596.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连续自动捕鼠器
- 下一篇:全流线型静叶可调节能风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