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白炽灯自动变光器无效
申请号: | 94210205.3 | 申请日: | 1994-04-23 |
公开(公告)号: | CN2186471Y | 公开(公告)日: | 1994-12-28 |
发明(设计)人: | 吴寿兴;陆炳强;林小正 | 申请(专利权)人: | 吴寿兴;陆炳强;林小正 |
主分类号: | H05B39/04 | 分类号: | H05B39/04 |
代理公司: | 玉林地区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傅启英 |
地址: | 537100 广*** | 国省代码: | 广西;4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白炽灯 自动 变光器 | ||
本实用新型属于变光器,特别是一种白炽灯自动变光器。
现有市售的白炽灯直接接电源,由于市电电压波动大,夜深电压升高时、灯泡亮度明显超过原来的标准亮度,导致灯头触点发热易损,特别是公用灯泡,明显灯泡易烧,耗能。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路结构简单,性能好,能在电网220-250V左右自动控制变光,节能75%,延长灯泡使用寿命3-4倍的白炽灯自动变光器。
本实用新型的解决技术方案是这样的,将交流电的一个半波通过二级管直接加到负载灯泡上,另一半波则通过单向可控硅也加到负载灯泡上。通过控制可控硅的导通与否,就可以控制负载灯泡是全波供电还是半波供电,在电路设计上使电压升高到某一值时将可控硅关断即可达到上述目的。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电路结构简单、性能好,自动控制变光、节能75%,延长灯泡使用寿命3倍以上。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描述。
附图为本实用新型的电路结构电原理图。
附图中,开关K,保险BX,白炽灯CR、电阻R1-R3、整流管D1、二级管D2-D5、电位器W、电容C、稳压管DZ、三级管BG、可控硅MCR。
电路工作原理是:由R1、W、R2将输入交流电压分压,D1整流、C滤波变成平滑的直流取样电压,通过稳压管DZ加到晶体三级管的b-e极、控制三极管BG的导通与截止,再由三极管控制可控硅的导通与关断。
当输入电压较低时,由于C上所充的电压较低,没有电流流入三极管的基极(实际上有微小的漏电流)也就没有集电极电流和集电极压降,假如设电源电压的正半波通过D5直接给负载灯泡CR供电,则电源电压的负半波则通过R3的限流,经二极管D2加到可控硅MCR的控制极上,触发可控硅导通,从而使负半波电流经负载灯泡从可控硅的阳极流向阴极、灯泡得到正常的供电电流。
当输入电压升高时,电容C上所充的电压也随之升高,通过稳压管流入三极管基极的电流也随之增大,集电极电流亦增大,集电极一发射极压降减小,使通过D2加到可控硅控制极的触发电压随之降底,当低于可控硅的触发电压时,可控硅关断,负载灯泡便处于半波供电状态下工作,灯泡亮度变暗。
二极管D2、D3、D4串在一起除提供较合适的触发电压给单向可控硅外、还起到拑位作用,由于D2、D3、D4对电源的一半波进行拑位,而另一半波则由D5进行拑位,这种双向拑位作用的设计使电路可以采用耐压低的器件;另外流经二极管D5和流经可控硅的电流各为负载电流的一半,这种半控方式的设计还可以使电路可以采用电流较小的器件。还有,无论正负半波都只有一个器件和负载串联,且可控硅和二极管的正向压降均很小(约1V)加上流经R1、W、R2的电流经0.5mA左右、流经R3、D2、D3、D4的电流约3.5mA左右,使得自动变光器的自身损耗很小,灯泡全亮时效率可达99%以上。
实施例:参照附图,变光器电路中的电阻R1、电位器W、R2串接在电路中,整流二极管D1正极接W与R2端,负极接滤波电容C与稳压管DZ负极,DZ正极接三极管BG的b极,BG的C极接限流电阻R3与二极管D2、D3、D4串接,可控硅MCR触发极接D2的负极,可控硅MCR,二极管D5串接在电路中。把上述元件焊接在电路板上,并固定在盒体内,引出三根线,二极管D5的正极引线接电源开关K,电阻R3引线接白炽灯头触点,R1引线接灯头触点与电源零线。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吴寿兴;陆炳强;林小正,未经吴寿兴;陆炳强;林小正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4210205.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