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转子式内燃发动机无效
申请号: | 94210543.5 | 申请日: | 1994-05-07 |
公开(公告)号: | CN2189206Y | 公开(公告)日: | 1995-02-08 |
发明(设计)人: | 王尹中 | 申请(专利权)人: | 王尹中 |
主分类号: | F02B53/00 | 分类号: | F02B53/00 |
代理公司: | 浙江省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王兵 |
地址: | 312500 浙江省新***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转子 内燃 发动机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转子式内燃发动机。
目前通用的内燃机绝大多数是往复式气缸发动机,其缺点是存在着连杆、活塞组的往复惯性力,易造成振动和曲轴连杆活塞组的过载,严重影响发动机转速的提高,并且由于摩擦阻力大,负功消耗多,导致发动机效率低。此外,四冲程发动机结构复杂,造价较高。二冲程发动机虽然结构有了简化,但使用经济性差。废气污染大。转子式发动机是针对上述结构发动机的重大改进,但三角活塞的尖端效应,非纯转动造成的强烈振动,以及密封问题都难以解决,影响性能的可靠性,影响转子式发动机的推广应用。中国专利88205862.2号公开了一种转子式发动机,由偏置转子式环、转子活塞、壳体构成,转子环将壳体内腔分隔为压缩缸、膨胀缸,压缩通道设在转子活塞内,其主要缺点是压缩气体贮藏腔密封困难,气体贮藏腔布置在转子活塞内,气道两端无单向截止阀,每经一个工作循环压缩气体被放掉,无法使压缩空气经多次加压、加热使油雾点火,启动较为困难。没有涡流室,油气混合室由转子活塞与转子环封闭构成,油气混合条件差,影响燃烧效率,喷油嘴被置于高压区内,需用高压喷油嘴,喷油嘴工作条件差、使用寿命短,另外,膨胀缸依靠转子环与壳体内切保持密封,造成转子环磨损大,密封条件差。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燃烧性能条件好、油气混合条件好,结构实用的转子式内燃发动机。
本实用新型包括圆柱型壳体、偏置转子环、转子活塞,所述转子环将所述壳体内腔分隔为压缩缸、膨胀缸,转子活塞穿过转子环上的活销沿所述壳体的内表面紧闭滑动,转子环外壁上沿转动方向依次开有凹入的油雾存槽及圆周燃气通道,所述壳体在与所述转子环内切的表面上依次安装着作用于圆周燃气通道的密封块、低压喷油嘴、作用于转子环表面的密封块、涡流室、作用于转子环表面的密封块,压缩气道穿过主轴芯部和所述壳体的端盖通入壳体上的涡流室,所述压缩气道的进、出口均装有单向压力阀。
当转子活塞旋转时,压缩腔内转子活塞前部的空气被不断压进压缩气道内,当转子活塞转出压缩腔时转子活塞前部的空间缩减为零,压缩气道进气阀关闭,出口处的单向阀打开,压缩空气经螺旋管道体,高速进入涡流室内。在压缩空气的同时转子环在转子活塞带动下转动,当油雾存槽经过低压喷油嘴时,喷油嘴在低压下喷入油雾,当油雾存槽转至涡流室时油雾遇到高温、高压的涡流气,油雾被刮起,与压缩气相混合,并发生燃烧,此时,燃烧腔由密封块、壳体内壁、圆周燃气通道、油雾存槽、转子活塞密闭构成,此后爆炸气体,推动转子活塞作功,同时开始下一个压气工作循环。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将喷油嘴、涡流室分设在壳体内壁,将油雾存槽、圆周燃气通道设在转子环表面,使喷油、油气混合点火可依次进行,油气混合条件好,燃烧方式上,油雾存槽移入高温的涡流室内,槽上油雾被逐层“刮走”燃烧,是渐燃式,燃烧方式比较温和,加上转子发动机特有的膨胀缸和压缩缸两者密积之比可大于1,使燃烧特别完全,发动机增大供油时排烟少且时间短,燃气可充分膨胀至超低压排放,排温低,污染少,噪声低;精密的喷油嘴不在燃烧最高温区内,可采用低压喷油,有利于降低成本、延长喷油嘴工作寿命。高压涡流室、燃烧室的密封均依靠密封块完成,与转子环直接与壳体内的密封结构相比,性能更加可靠、工作寿命长。本实用新型结构上实用可靠,使转子式发动机具备了实际使用价值。
下面结合附图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横剖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纵剖视图
参照附图:
本实用新型包括圆柱型壳体19、左端盖23、右端盖20、偏置转子环7套合在左、右端盖上,转子活塞9装在主轴13上,主轴13与端盖之间装有轴承12,转子环7将壳体19内腔分隔为压缩缸4、膨胀缸1,膨胀缸1开有排气口2,转子活塞9穿过转子环7上的转子封10在壳体19内表面密闭滑动,转子封10可以相对转子环自转。
所述壳体19内表面分为上、下圆弧段,其中上圆弧段与转子环7外壁面内切,下圆弧段的圆心位于主轴13上。压缩缸4上带有进气口3。为了增大压缩缸4上带有进气口3。为了增大压缩缸4的容积同时兼顾转子封10的安装位置,转子环内、外壁的圆周相互偏心,在转子封10的安装部位部位,转子环具有较大壁厚。
转子活塞9的根部带有一个异圆体,该异圆体在转子活塞9、转子环7的转动过程中始终保持与转子环内壁相切,使得压缩缸4保持密封。压缩气道14穿过主轴13、左端盖23,压缩气道14的进、出口分别装有单向压力阀11、15,压缩气道14的出口连接螺旋通道16、涡流室17。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王尹中,未经王尹中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4210543.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