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载猪车车体无效
申请号: | 94210650.4 | 申请日: | 1994-05-07 |
公开(公告)号: | CN2209071Y | 公开(公告)日: | 1995-10-04 |
发明(设计)人: | 李建国 | 申请(专利权)人: | 李建国 |
主分类号: | B60P3/04 | 分类号: | B60P3/04 |
代理公司: | 厦门大学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马应森,陈永秀 |
地址: | 361005 福***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车车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适用于运输动物的车辆。
为增加承载空间,通常载猪车的车体为两层,上层为可升降式,以增加一倍的载猪空间。
已有的升降式车体是在车体适当处设有4组油压系统,上层车体则焊粘于各油压系统的油压焊顶端,可借车辆本身的电源分别启动各油压系统,将车体顶高。然而,因载猪的上层车体升降时,会引起猪仔惊慌乱窜,甚至全部向某一角落堆挤躲避,使上层车体的重心向该角落偏移,因而使各油压系统所承载的压力不平均。又因各组油压系统各自独立,当猪仔全挤向一角落,而大幅度增加该角落的载重时,若超过该角落油压系统的载重,其顶举之速度便会减缓,甚至于无法顶起,故除了该角落的油压系统容易受损之外,上层车体的升降也无法保持平稳,猪仔更容易受到惊吓而乱窜,造成车台产生偏斜、受损之情况,非常不便。
另外,在车辆行驶中,难免会遇到路面坑洞而震动,故已有车台将上层车体顶起后,若再加受震动力,更易造成各油压系统瞬间受力过大而损坏。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旨在提供一种改进载猪车车体,其4油压缸的顶举力均等,同时升降,上层车体的升降平稳。
本实用新型的基本方案是借助同步器的同步动作。另外在车体适当处设有直立的定位杆,使上层车体在升降时,其定位轮可于定位杆的C型槽中垂直升降,维持其升降的稳定性。同时在定位杆旁设一可扳转的支撑板,当车体上升后,支撑板扳转至车体下方,协助车体的支撑。
本实用新型包括已有载猪车车体的油压缸、下层车体、上层车体,还设有同步器和支撑板。同步器由4缸体和相对的内外夹板依序栓合而成,缸体内设一近似横置的“8”字形凹槽,该凹槽的二圆弧部的槽底均设有穿孔,凹槽的凹曲部分设有油孔外通至缸体的上下端,一连杆的一端延设有角柱,另一端则设有可与角柱契合的凹孔,在近凹孔端的环面固设有齿轮,轴杆的长度较连杆为短,其在连杆的齿轮处也设有齿轮。一“8”字形塞体的二圆弧部设有孔洞,其厚度较缸体的凹槽的深度为薄,并恰可塞置于该凹槽中。另外,外夹板的一端面设有与各凹槽、穿孔相对应的凹陷区,且内夹板除具有凹陷区之外,在与穿孔相对处也设有通孔,可使连杆的角柱端穿过。连杆的凹孔端及轴杆的短端穿入塞体的孔洞中,二齿轮为互相齿合,该组合体置于缸体的凹槽中,使二齿轮的齿合处恰与缸体的二油孔相对。又缸体的两侧分别以外夹板和内夹板夹合,使连杆的角柱端穿出凹槽的穿孔及内夹板的通孔,恰嵌接于另一缸体的连杆的凹孔处,使各连杆相连接而为能同步转动。另外,轴杆的两端则分别抵于内夹板及外夹板的凹陷区,可因其齿轮的带动而空转。
在下层车体设有直立的定位杆,各定位杆的顶端间另以支杆连接以得到支撑,在各定位杆处设可扳转的支撑板,当上层车体上升后,将支撑板扳转入上层车体的下端,以定位并承受上层车体。
上层车体置于下层车体内,可借油压缸的动作而升降,与各定位杆相对处固设有定位轮。
4组油压缸对称设于下层车体与上层车体的长侧边之间,油压缸的活动缸上端连接于上层车体,下端则与车底的同步器的出油孔相接,可借助同步器的同步压送而平稳地顶起上层车体。
上述在下层车体所设的定位杆其剖面可为呈开口朝内的“C”字形,其高度为与上层车体升起后的高度相当,当上层车体所设定位轮随上层车体升降时,能在各定位杆的“C”形凹槽中转动。
借助于上述各组件的配合,可通过控制器的控制,将油同时自同步器的各缸体的油孔灌入,再由另一油孔流出至各油压缸,在缸体中可推压二齿轮的叶片,使二齿轮呈同向转动,并令相卡接的连杆作同步转动。而流至油压缸的油可令其同步顶举重物,则当其中一组油压缸所承载的重量仍大于其顶举力时,所有油压缸均相互牵制而不会动作。使泵浦继续加压,直至油压缸的顶举力大于其所承载的重量为止,此时4组油压缸即同步动作,平稳地顶举上层车体。另外,由于设有直立的定位杆,使各定位轮恰能随上层车体的升降,而在各定位杆的C形凹槽中转动,以导正上层车体,不使其偏移。同时,由于在定位杆旁设有可扳转的支撑片,当上层车体上升后,将各支撑板扳转至上层车体的下端,以便定位并协助车体的支撑。且可大幅减少油压缸的耗损以及污水或猪只排泄物的沾附。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图。
图2为支撑板、栅杆和定位放大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同步器分解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同步器剖视动作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油压系统的平面配置图。
图6,7为本实用新型的定位杆及定位轮动作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的车体升降动作图。
实施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李建国,未经李建国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4210650.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