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充气辊轮无效
申请号: | 94210677.6 | 申请日: | 1994-04-29 |
公开(公告)号: | CN2202114Y | 公开(公告)日: | 1995-06-28 |
发明(设计)人: | 林辉国 | 申请(专利权)人: | 林辉国 |
主分类号: | B65G23/04 | 分类号: | B65G23/04 |
代理公司: | 中国专利代理(香港)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杨松龄 |
地址: | 中国*** | 国省代码: | 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充气 | ||
本实用新型系关于一种辊轮,特别是指一种充气辊轮。
按,辊轮主要用于夹持、输送、涂布、贴合、辗压等用途,其中在夹持输送及涂布、贴合上有时需对不平坦表面进行,例如浪板,或是一面为平坦面、另一面为波浪凹凸状之板材,针对此等物件需适当调整辊轮组之间距及其硬度。
本实用新型之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充气辊轮,其可因应不同夹持物件之形状而予稳固的夹持。
本实用新型之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充气辊轮,其可调整夹持之压力。
本实用新型之又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充气辊轮,其辊轮不易磨损,使用寿命较长。
为达成上述之目的,依据本实用新型所提供之一种充气辊轮,其中包含有:
一转轴;
两固定件,分设于该转轴两侧,呈平行排列;
一弹性管,套设于该转轴,其两端分别设于该两固定件,而在管内形成一气室;
两迫紧件,分别锁固于该两固定件,用以将该弹性管两端夹持迫紧定位,使气室呈气密状态;
一气嘴,设于该转轴或是任一固定件之预定位置,并与该气室连通,用以供灌气入该气室。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充气辊轮,其中该转轴中央设一未贯穿之轴孔,其体身设至少一喷孔,导通该轴孔与气室,该气嘴则气密固设于该轴孔开口端。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充气辊轮,其中该固定件呈圆盘形,其盘缘凸设一圈凸肋;该弹性管内壁两端各环设一圈凹槽,用以嵌设在该凸肋上,该弹性管两端外壁各环设一圈凹部;该迫紧件呈环板形,其环缘沿轴向延伸一圈肩部;用以嵌套在该弹性管凹部上;对应之固定件与迫紧件则以锁固元件锁合。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充气辊轮,其中该两固定件之一或两者是由两元件组成,第一元件呈圆盘形,固设于转轴上,其外径较弹性管内径小,以便于弹性管由该端穿设套入,第一元件外缘环设一凹部,第二元件呈环板形,其外缘沿轴向延伸一圈环形肩部,在肩部外侧面凸设该凸肋,第元件以其板身嵌设在第一元件之凹部,并以预定数目之锁固元件锁合,在该两元件之间设至少一条密封环。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充气辊轮,其中该等锁固元件为螺栓。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充气辊轮,其中该两固定件呈圆盘形,其外缘沿轴向延伸一圈环形肩部,该肩部内壁呈推拔面;该弹性管呈直管形,其两端分别套设于该两肩部内;该两迫紧件呈环板形,其外缘亦设推拔面,系嵌设在该两弹性管之两端内,并与该两固定件之推拔面配合气密夹持迫紧该弹性管两端;该两迫紧件与固定件间再以锁固元件锁合。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充气辊轮,其中该迫紧件凸设螺栓,固定件上设台阶孔,其内设至少一密封环及一环形垫片,并以一螺帽锁合螺杆。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充气辊轮,其中至少一固定件是由两元件所组成,第一元件呈圆板形,其外径小于迫紧件之内径,以便于迫紧件穿套,第二元件呈环板环,具该固定件之肩部及推拔面,两元件间设凹凸楔合部位,并以锁固元件锁合,在两元件间并设至少一密封环止漏。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充气辊轮,其中该固定件呈圆盘形;该两迫紧件略呈C形环,其开口端设两肩部,并以锁固元件穿过该两肩部将其锁合,用以使该两迫紧件紧密的将该弹性管二端分别气密固夹在该二固定件上。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充气辊轮,其中该两固定件外环面上设有凹槽,该两迫紧件对应该两固定件之凹槽位置设有凸肋。
借助于上述构造,可在其气室内灌以预定压力之空气,令其弹性管以预定压力,并因应被夹持物件之表面形状,变形压贴在被夹持物表面,以获致稳固、均匀的夹持输送效果者。
兹举四实施例配合附图说明于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外观立体图。
图2是图1的分解立体图。
图3是沿图1中3-3剖线的剖视图。
图4是实施例一的使用示意图。
图5是实施例一的另一使用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的组合剖视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的组合剖视图。
图8是图7的端视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四的组合剖视图。
图10是沿图9的10-10剖线的剖视图。
首先请参阅图1至3所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之充气辊轮10包含有:
一转轴20。
两固定件30,分设于该转轴20两侧,呈平行排列。
一弹性管40,套设于该转轴20上,其两端分别设于该两固定件30上,而在管内形成一气室41。
两迫紧件50,分别锁固于该两固定件30上,用以将该弹性管40两端夹持迫紧定位,使气室41呈气密状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林辉国,未经林辉国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4210677.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二层以上纸张自动贴合机
- 下一篇:排水地漏盖板和扣碗的起放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