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氧气罐的灌气装置无效
申请号: | 94211292.X | 申请日: | 1994-05-21 |
公开(公告)号: | CN2189260Y | 公开(公告)日: | 1995-02-08 |
发明(设计)人: | 刘东霞;张亨坡;胡岳珍;张昌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F17C5/06 | 分类号: | F17C5/06 |
代理公司: | 核工业专利法律事务所 | 代理人: | 石俊,詹漪珠 |
地址: | 1024***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氧气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灌气装置,更具体地说是一种氧气罐的灌气装置。
目前,一般大、中、小医院中病人使用的输氧设备主要是大氧气瓶,大氧气瓶不仅体积大,重量重,而且容量大,一次用不完,要多次使用,甚至要几个病人轮换使用,这容易造成病人之间的病菌传染。使用时,搬动也不方便,需要壮劳力才能搬动。为了解决上述问题,目前市场上出售一种听装医用氧气罐,体积小、重量轻、使用方便、不容易引起交叉感染,但该种听装氧气罐,使用一次就扔掉,这大大增加了使用成本,增加病者的医疗费用。生产厂家虽有灌气装置,但是结构复杂,且是流水线生产,不适合医院中使用。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灌气方便、安全的为听装氧气罐灌气的装置。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来实施的,它包括支架、灌气机构和旋紧机构。支架一端置有灌气机构、支架另一端置有旋紧机构。通过支架可把灌气装置固定在工作台上。灌气机构包括气嘴、气室、灌气枪和压力表。气嘴连通气室,气嘴通过高压皮管与大氧气瓶接通而提供气源,气室上安装压力表,通过压力表可以了解气室内的压力,并控制灌气量,从而保证了定量、安全地灌气,气室是通过灌气枪给听装氧气罐灌气的。灌气枪安装在气室3与旋紧装置相对应的一个端面的圆孔内,可在圆孔内滑动。灌气枪是由一对类似于法兰的小零件组成。该对小法兰相对的两个端面互呈凹凸状,在凹凸部分有螺纹,从而使两个法兰结合成一体,在这对法兰的轴线上有气道,气道的进气口在进气法兰的侧面,气道的出气口在出气法兰的外端面上,出气口呈圆锥形,可与听装氧气罐匹配。进气口在气室内,出气口在气室外。通过气道就可把气室内的氧气灌装到氧气罐中。该灌气枪通过两个密封垫圈而与气室密封,使气室无论在灌气或不灌气时,均可处于密封状态。气室由筒体和气嘴的底座通过螺纹连接而组成,并用密封垫圈密封。旋紧机构包括手柄、套筒、螺杆和顶柱。手柄、螺杆和顶柱通过连接装置连成一体,顶柱一端呈球面,与氧气罐底面的凹球面匹配,把氧气罐定位,螺杆与套筒的内螺纹配合,可以左右移动。当旋转手柄时,顶柱随螺杆而把氧气罐夹紧在旋紧机构和灌气机构之间。灌气枪的中轴线与顶柱的轴线要同轴。
从上可见,本实用新型的灌气装置结构简单,密封性能好,使用安全,可控制灌气量,灌气方法简便,适合大、中、小医院,甚至卫生院等医疗部门。
图1 是本实用新型氧气罐的灌气装置示意图;
图2 是灌气枪的工作示意图;
图3 是顶柱示意图。
如图1、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包括支架1、灌气机构和旋紧机构,支架1呈U形,在其一端臂上置有灌气机构,另一端臂置有旋紧机构。灌乞机构包括气嘴2、气室3、灌气枪4和压力表5,旋紧机构包括手柄6、螺杆7、顶柱8和套筒9。灌气枪4的中轴线与顶柱8的轴线同轴,气嘴2中间的孔道10与气室3连通,气室3的一端面——与顶柱8相对应的一面中间有一圆孔11,灌气枪4置于圆孔11内并可左右滑动。灌气枪4包括进气法兰12、密封垫圈13、出气法兰14、密封垫圈15和气道16,进气法兰12和出气法兰14通过螺纹配合而成一体,气道16在该两法兰体的中轴线上,气道16的进气口在进气法兰12的侧面,气道16的出气口在出气法兰14的端面,出气口呈园锥形。通过密封垫圈13和密封垫圈15把灌气枪4与气室3密封,压力表5置于气室3的筒体17上。气室3由筒体17与气嘴2的底座通过螺纹而组成,并用密封垫圈18密封。手柄6固定在螺杆7的一端,用圆柱销18固定,螺杆7另一端与顶柱8的凹腔连接,用销钉19固定,顶柱8的端面呈球面形(见图3)。螺杆7与套筒9通过螺纹而左右移动。
U形支架1的两个端臂上各有一圆孔,其中一端臂圆孔与气嘴2配合,并用螺钉20把灌气装置固定住,另一端臂的圆孔与套筒9紧配合,以支持旋紧机构。U形支架1的主杆上有两个紧固螺钉21,可以把灌气装置固定在工作台上。
螺杆7为多头螺杆,以加快夹紧氧气罐的速度。
本实用新型灌气方法和过程如下:
(1)先将灌气装置用两个紧固螺钉21固定在工作台上。
(2)用高压专用皮管把气嘴2与大氧气瓶接通,打开大氧气瓶的阀。此时,气室3就会充气,进气法兰12被气顶往左移动,压紧密封垫圈13,从而把气道16的进气口堵死,使气室3密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未经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4211292.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计算机打印信封
- 下一篇:轻质保温隔热的结构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