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折叠式置物架无效
申请号: | 94211889.8 | 申请日: | 1994-05-13 |
公开(公告)号: | CN2196413Y | 公开(公告)日: | 1995-05-10 |
发明(设计)人: | 何晓亮 | 申请(专利权)人: | 何晓亮 |
主分类号: | A47B43/00 | 分类号: | A47B43/00 |
代理公司: | 清华大学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廖元秋 |
地址: | 台湾省台北市敦*** | 国省代码: | 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折叠式 置物架 | ||
本实用新型属于一种日常生活中使用的折叠式置物架。
在日常生活中,小型的置物架可以提供相当多的便利。一般的置物架是以木料板材与钉子或榫接制成,其缺点是无法折叠,因此在储存或运输上较占空间,也不方便,也有以角铁制作,以螺栓结合而成的,这种角铁置物架虽可以拆卸,但需要利用适当的手工工具才能完成。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主要由背板、顶板、隔板和侧板以及固定装置所组成,它可以很方便打开或收藏,从而可以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问题。
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在于,它由带有长条形侧壁和顶壁的背板、隔板、侧板、顶板以及固定装置组成的一种折叠式置物架,这种由多片板材枢接或铰接而成的置物架,它可折叠成近乎扁平状的收藏位置,以利于储存或运输,也可以打开,并以环状物及扣件将它固定在展开使用位置上。
本实用新型的特点在于,结构简单,体积小,便于运输,可以在不使用手工工具的情况下,将它打开使用或折叠成扁平状而收藏起来,因此具有很强的实用性。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收藏状态的外观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顶板打开状态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顶板和二侧板打开状态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完全打开后的外观图。
现在结合上述各附图来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一个较佳具体实施例。本实用新型(10)由一个背板(12)、两隔板(18)、两侧板(24)、一顶板(32)和固定装置所组成,所说的固定装置包含有环状物(34)、(26)及其相对应的扣件(36)、(28)。其中,背板(12)的左右两则上分别固设有二长形侧壁(14),它垂直于背板(12)。在背板(12)的顶端上则固设一顶壁(16),它也垂直于背板(12),而且它沿着垂直于背板(12)的方向上的高度是大于侧壁(14)的高度。
在背板(12)的表面上设有两片隔板(18),它分别以枢轴(20)枢接在侧壁(14)之间,并相距适当的距离,因而可在平贴在背板(12)表面上的收藏位置和垂直于背板(12)表面的使用位置之间旋动,如图1至图4所示。隔板(18)的厚度是相当于或略小于侧壁(14)自背板(12)的表面向上度量的厚度,因此在隔板(18)收折起来后,其厚度将不超过侧壁(14)的高度。
在每一侧壁(14)的上缘上以铰链(22)结合一侧板(24),使之可在贴靠于隔板(18)上的收藏位置和直立于则壁(14)上的使用位置之间旋动,如图1至图4所示。在侧板(24)打开到使用位置后,自背板(12)的表面起度量的高度是相当于隔板(18)展开后自背板(12)的表面起度量的高度。在侧板(24)上相当于隔板(18)的使用位置之处设有相对的环状物(26),如图3所示,它可供设置隔板(18)上的扣件(28)插入其内,而将隔板(18)支撑在侧板(24)上,并可将侧板(24)固定在其使用位置上。
顶壁(16)的高度是比侧壁(14)高,它大致上是相当于或略大于隔板(18)和侧板(24)的厚度总和,因此在隔板(18)和侧板(24)位于收藏位置时,其总厚度不会超过顶壁(16)的高度。
在顶壁(16)的上缘上,以铰链(30)结合一顶板(32)在它上面,使它可以在贴靠于处于收藏位置的侧板(24)上和顶板(32)直立于顶壁(16)上的使用位置之间旋动,如图1至图4所示。在侧板(24)打开至使用位置后,背板(12)的表面起度量的高度是相当于隔板(18)和侧板(24)展开后自背板(12)的表面起度量的高度。由于顶壁(16)是延伸到侧板(24)的上方,因此在展开至使用位置上时,顶板(32)可靠置在侧板(24)之上,从而构成处于使用状态时的置物架(10),当然,其中的隔板(18),可以多于2个而构成另外的实施方案。
为了进一步固定顶板(32)在使用位置上,在侧板(24)上相关于顶板(32)的使用位置处,设有相对的环状物(34),可供设置在顶板(32)上的扣件(36)插入其内,而将顶板(32)固定在侧板(24)上。
本实用新型在使用时,使用者光自图1所示的收藏位置拉开顶板(32)至图2所示的状态。然后再拉开侧板(24)成图3所示的状态,并将顶板(32)上的扣件(36)套入侧板(24)上相对应的环状物(34)内,以固定顶板(32)及侧板(24)在使用位置上。最后再将隔板(18)拉开,并将其扣件(28)套入侧板(24)上的环状物(26)内,以将隔板(18)定位在使用位置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何晓亮,未经何晓亮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4211889.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